17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1.(2017·天津文综)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D.全球化进程加快解析:本题考查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题干信息表明,此次国际会议决定了德国的未来走向,这说明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故A项正确。当时两极格局尚未瓦解,故B项错误。两德合并发生在此次会议之后,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答案:A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资助、安排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迁移当时的时代特征——美苏争霸,可以判断出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故选D项。材料中的做法未必能争取到国内黑人选民的支持,故排除A项;这一做法与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无关,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故C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答案:D3.(2015·重庆文综)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解析:材料中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是指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而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选C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B、D两项材料未反映,排除。答案:C4.(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解析:两极格局的形成是美苏实力均势的结果,而其解体则是美苏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因此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是国家实力的消长,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明显错误;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以“冷战”为主,B项错误;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带有强烈的敌对意识,D项错误。答案:C5.(2014·江苏单科)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解析:“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故不存在诸强争霸的格局,B项错;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而非单极格局,C项错;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格局不是“实力相当大国并存”,D项错。故A项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