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三化学(12月考附加题)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相对原子质量:Na23Cu64Fe56N14Ba137S32Al27O161.(10分)工业生产会产生大量CO2,增加了碳排放量。人们一直努力将CO2变废为宝。途径一:将CO2催化加氢可制取乙烯。已知:2CO2(g)+6H2(g)C2H4(g)+4H2O(g)ΔH=-152kJ/mol(1)如图所示为在体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投料为1molCO2和3molH2时,测得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请回答:①计算25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列出计算式即可)。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大小:M>Nb.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小:M>Nc.当压强、混合气体的密度或不变时均可视为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其他条件不变,若不使用催化剂,则25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可能位于点M1(2)下列措施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C2H4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a.升高温度b.缩小体积,增大压强c.增大H2的浓度d.将产物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途径二: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利用电解原理将CO2转化为乙烯。已知: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1)M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的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若铅蓄电池中消耗1molH2SO4,理论上能产生标准状况下C2H4L(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并撤掉交换膜使溶液充分混合。此时和电解前相比,硫酸溶液的pH(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0分)A、B、C、D、E、F六种元素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A和B可形成4原子10电子的分子X;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3倍;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F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请回答下列问题:(1)A和C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4原子分子Y,Y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2)分子X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D可以在液态X中发生类似于与A2C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证明,熔融的EF3不导电,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E的单质可溶于A、C、D形成的化合物Z的水溶液中。拉曼光谱证实此反应生成的阴离子主要以E(CA)4-的形式存在,写出E溶于Z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AB工业品Z溶液阳离子交换膜H2O(含少量Z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工业品Z的溶液中含有某些含氧酸根杂质,可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提纯。电解槽内装有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②通电开始后,阴极附近溶液pH____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③除去杂质后的Z溶液从液体出口_________(填写“A”或“B”)导出。3.(10分)近年来“雾霾”污染日益严重,原因之一是机动车尾气中含有NO、NO2、CO等气体,减少氮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1)已知:N2(g)+O2(g)=2NO(g)△H=+180.5kJ•mol﹣lC(s)+O2(g)=CO2(g)△H=﹣393.5kJ•mol﹣l2C(s)+O2(g)=2CO(g)△H=﹣221kJ•mol﹣l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2O5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2N2O5(g)4NO2(g)+O2(g)。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O5进行该反应,下列选项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A.v正(N2O5)=2v逆(NO2)B.容器内NO2浓度是O2浓度的4倍C.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3)工业上也可以利用I2O5消除CO的污染。已知:5CO(g)+I2O5(s)5CO2(g)+I2(s),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4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测得C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A.d点时,增大体系压强,CO的转化率变大B.T2时,0~2.0min内的反应速率v(CO)=0.6mol•L﹣l•min﹣lC.b点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I2O5(s),平衡向正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