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5单元第1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强化作业岳麓版必修3一、选择题1.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考查信息解读能力。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本题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观念。因此正确答案选D项。A、B、C各项在题干诗歌中未能体现。本题易错选A项,部分学生会受题干时间干扰而忽视诗歌主旨。2.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这一观点意在说明()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的忠实代表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基本属于旧时代范畴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清末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林则徐维护旧时代的意义,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维护落后的封建制度,其思想主张基本属于旧时代范畴。3.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学。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A.林则徐B.郑观应C.张之洞D.康有为【答案】C【解析】“信奉儒家”“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应该是指地主阶级改革家即洋务派代表张之洞。林则徐并没有创办“现代化事业”。4.清光绪年间编订《刑事民事诉讼法》,张之洞对之大力抨击,认为该法规所定父子异财、兄弟析产、夫妇分资及妇女到堂作证的内容,“万不可行”。结果该法案不了了之。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向西方学习历程B.尝试建立起平等社会C.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D.近代化实践阻力重重【答案】D【解析】考点:近代化的进程。材料反映了近代的法律文献在中国出现却难以贯彻执行的问题,说明了政治制度上近代化是何等的艰难。A项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魏源;B项未体现;C项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5.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A.学习科学技术B.仿行西方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D.创办新式教育【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中的“1897年”这一信息,“最近三年”指甲午战争后的三年。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和发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故选B项。6.王韬说:“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从中可以看出他()A.坚持“中体西用”观念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C.积极参加维新变法运动D.维护儒家纲常伦理道德【答案】B【解析】“中体西用”反对“君民共治”类的观点,排除A项;王韬没有参加维新变法运动,排除C项;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王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其“君民共治”的观点体现了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7.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该派别应是()A.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的关键信息是通过重新解释儒家思想以促进变革的中国近代政治派别,这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托古改制的特点。8.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哪一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A.师夷长技以制夷B.打倒孔家店C.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答案】B【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