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七一、积累及运用(每题2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蝉蜕(tuì)天罡(ɡānɡ)妯娌(zhóu)泰然处之(chǔ)B.猥鄙(wěi)酝酿(yùn)隽妙(juàn)毛骨悚然(sǒnɡ)C.颓唐(tuí)恣睢(suī)掺杂(zhān)岿然不动(kuī)D.慰藉(jiè)拮据(jū)阑珊(shān)公正不阿(ē)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纳凉障碍索然无味三眼一板B.蹲踞寒襟笑容可掬相提并论C.矜持谴责长吁短叹闻名暇迩D.诓骗珍馐未雨绸谬鸦雀无声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到王秀才家里画几张字画,明天到长江书院谈论点风骚,倒也十分有趣。B.森林公园里面的树木高耸入云,一棵棵秀颀挺拔,繁茂苍翠。C.瘦骨嶙峋的老焦为了集体的利益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一心扑在植树造林的工作上。D.驻村第一书记谭朝带领村民养殖,成就了养殖“大户”,首当其冲荣获“2018年度广西经济人物”。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果舍弃一粒粒的小石子,也没有一条条的大马路。B.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展望美好的未来。C.我们过节中国人喜欢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满街挂着红灯笼,门口贴着红对联。D.做好决胜脱贫摘帽工作,决定于扶贫干部能否深入到贫困户中去,了解贫困户困难,关心贫困户疾苦。5.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修改有误的一项是()A.八戒山上果子飘香,桃子啊、李子啊、草莓啊,满眼都是,令人垂涎三尺。(句中的顿号改为逗号)B.中国第一部硬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持续在全国热映中,票房已经超过36亿。(把双引号改为书名号)C.毛南族的银器饰物除了常用的银手镯、耳环、银项圈外,还有银麒麟、银环、银簪、帽饰、银颤花、银钗、银梳……。(把句号删去)D.《论语·雍也》中“不迁怒”,是颜回的优秀品质之一。(把逗号移到双引号内)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冰心,女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她在《忆读书》中给儿童写了几句指导读书的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B.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初中阶段学习他的文章《连环计》,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C.学习写行楷字,最主要的是掌握好笔画之间自然连带的组合规律。行楷字笔势流动,笔画灵活,可以使书写速度加快。D.语言里有许许多的词,它们是构造句子的“建筑材料”。其中“本事、品质”是名词,“干燥、潮湿”是形容词。二、现代文阅读(一)(每题2分,共8分)【甲】说明文阅读世界铜鼓王①在广西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厅里,陈列着一面巨大的铜鼓,鼓面直径165厘米,高67.5厘米,重300公斤,鼓面中心有太阳纹8芒,芒外4道晕圈,宽而疏朗,鼓身14道晕圈,窄而密集。②此铜鼓1950年出土于广西北流市六靖镇水冲庵。经过全国第一次铜鼓学术讨论会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古代铜鼓和青铜文化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讨论,确定在至今世界各地所出土的铜鼓中,北流六靖水冲庵铜鼓为“世界铜鼓之王”。③“铜鼓王”的出土有着传奇般的经历。清代北流石科乡有个农民,上山砍柴草,把扁担竖着往地上拼命一捅,但闻土中发出异样的声响,扁担也捅不下去了。于是拨开泥土,赫然出现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铜鼓,村民还以为是神器,便计划抬到附近的六靖圩太庙来供奉。谁料抬到水冲庵时,绳索突然绷断,甚是奇哉!最后索性决定留在水冲庵,这大概是抬铜鼓的乡民略施小计,要铜鼓留在自己乡里吧。④但是,这个“铜鼓王”在2018年被新的“世界最大铜鼓”取代。⑤世界最大铜鼓祭祀盛典暨吉尼斯纪录授匾仪式于2018年6月29日上午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花竹帽广场举行,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宣布:“此铜鼓通过了‘世界最大铜鼓’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⑥据悉,该铜鼓由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鼓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启初设计,30多名工人历时10个月在韦氏铜鼓铸造厂制作而成。铜鼓由纯黄铜一次性浇铸成型,实际直径6.68米,两鼓面距离2.88米,净重近50吨;鼓面设4只蛙形雕塑,两蛙间有毛南民族舞蹈立体图案,正上方为毛南三界公爷立体图案,正下方为毛南傩面舞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