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期,雅典公民大会讨论是否入侵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情况,公民大会还是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灾难性的决定。这说明雅典()A.忽视公民的道德建设B.城邦危机逐渐加深C.集体决策具有盲目性D.公民执政能力较低2.“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A.尊重公民权利B.保护私有财产C.维护公正原则D.重视道德观念3.“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利。”《权利法案》这一规定目的在于()A.确立法律至上的精神B.建立分权制衡的原则C.形成议会主权的制度D.形成虚位元首的惯例4.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A.邦联政府软弱无力B.联邦宪法权力至上C.人民应监督政府D.分权以制衡独裁5.“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这是()A..德国的政体B.英国的政体C..美国的政体D..法国的政体6.下表是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省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变化。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年份1953年1956年2010年城乡比例8:14:11:1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发展中完善B.城市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C.农村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D.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总数已经相等7.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8.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9.秦汉时丞相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B.专制君权不断加强C.丞相权利不断分散D.科举制下选才之盛10.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材料强调考试制度()A.科目繁杂不合时宜B.完全取代举荐方式C.促进社会廉正公平D.注重考察文化素质11.鸦片战争前清朝的形象,丰满、浑圆、骄傲、瞧不起世界的一切,它满身自以为是,但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粉身碎骨。战争的结局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经济落后B.军事技术落后C.综合国力衰弱D.封建主义腐朽12.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工业和商业却几乎全无代表!它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为此英国进行了()A.光荣革命B.颁布《权利法案》C.1832年议会改革D.设立责任内阁13.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由此可见设置军机处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提高行政效率C.处理民族事物D.加强特务统治14.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总数高达4200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这表明当时()A.国民参政议政意识普遍提高B.民众政治地位普遍提高C.报刊与时俱进反映社会思潮D.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15.1917年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并没有被全党立即接受,但很快被广大人民其中所接受。这说明《四月提纲》表达了群众要求()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不要议会制共和国”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D.“废除警察、军队“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