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考试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西周B.秦C.唐D.清2、黄中业在《夏殷之鉴与周初建制》中认为:“_____不等同于宗法制,但它是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则是不容置疑的。”此话中_____处应该是A.分封制B.礼乐制度C.井田制D.嫡长子继承制3、《左传·昭公七年》记载,西周时期“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这一材料说明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等级关系明确而严格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D.血缘与政治关系结合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由此可见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帝独尊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了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6.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湛,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权选官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7、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中书门下8.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汉代的“中朝”制B.唐代的三省制C.明代的内阁制D.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9、“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这是古代某位皇帝所下诏书内容,下列措施属于该皇帝采取的是A.废丞相,权分六部B.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C.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D.设内阁作为侍从顾问机构10.与鸦片战争相比,甲午中日战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所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新变化的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D.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11.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12、古代雅典社会曾流行一句俗语,“请勿就部落论事”这一句话深刻体现了雅典人心系城邦的公民精神。与此俗语流行直接相关的改革措施是A.推行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实行分区选举制度D.发放公民“津贴”13、梭伦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实行陶片放逐法,以民主的方式反对民主的敌人B.颁布《十二铜表法》,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C.把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为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D.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所有官职对公民开放14、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个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与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个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这说明罗马法A.内容丰富翔实,应用性强B.涉及民事诉讼,保护私有财产C.协调社会矛盾,巩固统治D.量刑有理有据,保障平民权益15、《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