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水平测试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美国施行马歇尔计划的本意是通过援助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但事实上欧洲经济获得发展后,反而通过一体化等途径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和美国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未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B.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C.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D.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负担答案C解析“反而……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和美国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等意在强调马歇尔计划在客观上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故C项正确。2.“美国通过________从政治上和军事上加强对西欧的控制,逐渐在欧洲大陆组成一个遏制________、东欧的弧形包围圈。”材料的两处“________”先后应填写()A.华约苏联B.北约德国C.北约苏联D.华约德国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政治上和军事上”“欧洲大陆”“遏制”等可以判断材料描述的是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用以遏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故选C项。3.右图是一张抓拍到的1961年某日在铁丝网网成的柏林墙即将封闭的一瞬间,一个参与围墙行动的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另一方的照片。作为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A.美苏冷战B.欧共体成立C.马歇尔计划推行D.苏联解体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了柏林墙的修建。柏林墙的修建是德国分裂的标志,而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表现,故选A项。4.冷战时期,中、苏、美三大国在许多问题上是针锋相对的。但在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一问题上,却心照不宣地严守机密,且一守就是好几十年。这一“心照不宣”()A.体现了冷战局势的缓和B.避免了世界局势的进一步恶化C.说明三国有着共同利益D.意在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答案B解析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中局部热战的表现,因此并不能体现冷战局势的缓和,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参战被严守秘密,主要是避免引起苏美直接对抗,防止战争扩大化,避免世界局势进一步恶化,故B项正确;“针锋相对”说明并没有共同的利益,故C项错误;朝鲜问题并未解决,故D项错误。5.有学者认为:千余年来,欧洲大陆相亲相爱,但20世纪的几次大战导致了欧洲的分裂。二战后法德两国共同推动的欧洲联合已由经济转而在政治上结出硕果,这好似在整个世界投下了重磅炸弹。该观点()A.客观总结了欧陆各国间关系的演变B.指明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C.肯定了欧洲联合对世界格局的影响D.意在强调欧洲走向联合的艰难历程答案C解析材料认为“欧洲联合已由经济转而在政治上结出硕果”,并认为“这好似在整个世界投下了重磅炸弹”,这就肯定了欧洲联合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故C项正确。历史上,欧洲大陆纷争不已,并非一直相亲相爱,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明确指明欧洲联合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欧洲走向联合的艰难历程,故D项错误。6.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作出重大调整,主要是在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反映了()A.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B.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D.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答案D解析在两极格局下美国的战略重心始终是欧洲,故A项错误;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在欧洲、亚洲全面展开,故B项错误;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是在经济方面,在政治军事方面并没有形成,故C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日本实力增强,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之中,实力相对下降,故美国调整了对东亚的政策,故D项正确。7.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A.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实行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