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一中、射阳中学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1.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B.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大量稻谷的遗存2.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A.禹建都阳城B.盘庚迁殷C.“国人暴动”D.平王迁都洛邑3.李山在《中国文化史》一文中写到“古代中国人缺少外战的热情,但有守卫家邦的意志。重视血缘家族,关注人伦情感,崇尚家国认同,它不足以激发主动征战的热情,却足以产生‘执干戈以卫社稷’的道义精神。家国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于斯的土地。”对这一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刻影响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军功制4.《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对材料所反映的制度描述正确的是()A.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土地归全体国人所有B.主要采用奴隶个体耕作的方式C.受封奴隶主拥有使用权,不能随意买卖D.井田劳动中主要使用青铜农具5.如果下图内容是对某一历史时期经济现象的描述,该历史时期是()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时期6.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B.实行什伍连坐C.奖励耕织D.按军功授爵*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水利技术发展*多种货币流通,手工业发达,大城市兴起7.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8.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A.废除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C.建立皇帝制度D.开创统一格局9.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西周卿大夫B.秦朝御史大夫C.汉朝的丞相D.宋代参知政事10.美国史学家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统一的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作者所评价的历史事件出现于()A.商朝B.西周C.秦朝D.西汉11.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A.强力推行重农抑商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D.暴政统治12.有史学家指出:“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文中的“它”代指的措施是()A.设置丞相B.设立御史大夫C.推行刺史制度D.实行推恩令13.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学不仅“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而且社会上更是把攻读儒学作为谋取官职的一种“终南捷径”。这主要是由于()A.其他学术流派逐渐消失B.国家教育体系日益完善C.文化多元化局面的终结D.儒学主流思想地位确立14.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一景象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大定之治D.开元盛世15.2014年,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