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桂林、贺州联考)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高中教材版本课文表述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Ⅱ)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民出版社(必修Ⅱ)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岳麓书社(必修Ⅱ)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B.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C.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主要原因D.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析:选D。材料认为鸦片战争推动自然经济解体,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一部分,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三种教材均未提及二者的关系,故B项错误;封建社会也曾发生过众多战争,但自然经济并未解体,故C项错误;三种教材都认同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D项正确。2.(2019·莆田模拟)“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这种现象反映()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选B。“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与关税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从“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可看出百姓种茶与市场关系紧密,故B项正确;“自各国通商之初”,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远没有达到“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的程度,故C项错误;“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不能体现开放的主动性或被动性,故D项错误。3.(2019·呼和浩特高三调研)1845年,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然而,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A.官员倡导对洋布进行抵制B.战争赔款降低民众购买力C.清政府建织布局展开竞争D.男耕女织的格局普遍存在解析:选D。近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其固定性使得洋布开始滞销,故D项正确。4.(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联考)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年份进口出口18858820001865005711189517169671514329321119054471000822278881971911471503943377338166A.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B.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C.中国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D.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改变解析:选C。贸易逆差是结果而非“数据变化的原因”,故A项错误;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是表格反映的现象而非“数据变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晚清”即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结束,材料中“政府进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表明中国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传统的经济结构,故D项错误。5.(2019·南京调研)右图漫画题为《探囊取物》,囊中装着中国各地的矿产资源,英、日、德、意、俄、奥、葡、法等国纷纷伸手探入囊内进行抢夺。该漫画主要反映出列强()A.在华划分势力范围B.加紧对华资本输出C.加强对清政府控制D.在中国抢占租借地解析:选B。《探囊取物》说明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故B项正确;漫画所展示的不是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故A项错误;西方列强加强对清政府控制是政治上的,与漫画所表达的列强在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资源不符,故C项错误;漫画的内容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是抢占租借地,故D项错误。6.(2019·昆明一中摸底测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赤身裸体、无糊口之资,随时饿毙”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有增延之势。这主要是因为此时期中国()A.白银从内流向外流转变B.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化C.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解析:选B。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化,中国社会危机严重,故B项正确。7.(2019·长春质监)“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