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无机物专题训练检测一、选择题1.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A.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红色消失B.溴水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褪色C.滴入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红色消失D.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褪色2.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滨海新区第五大街与跃进路交叉口的一处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现场火光冲天,在强烈爆炸声后,高数十米的灰白色蘑菇云瞬间腾起。爆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水火无情。下列物质(或存放仓库)着火时,可以直接用水扑灭的是A.植物油B.电石C.棉被、衣物D.过氧化钠3.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CO2,加入足量NaOH浓溶液,立即把口封闭。发现易拉罐“咔咔”作响,并变瘪了;过一会儿后,易拉罐又会作响并鼓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导致易拉罐变瘪的离子反应是:CO2+2OH-=CO32-+H2OB.导致易拉罐又鼓起来的反应是:2Al3++3CO32-+3H2O=2Al(OH)3↓+3CO2↑C.若将CO2换为NH3,浓NaOH溶液换为盐酸,易拉罐也会出现先瘪后鼓的现象D.上述过程中总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且有一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4.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对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紫色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B.燃着的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和黑色固体,说明镁燃烧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C.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说明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D.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说明氢气与氯气作用直接生成了挥发性的盐酸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操作和现象结论A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变暗Na在空气中会生成Na2O2B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稀H2SO4Fe(NO3)2与H2SO4不反应溶液颜色基本不变C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D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内液面约上升至试管容积的2/3处;缓慢通入O2,轻轻晃动试管,至液体基本上充满试管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该实验对工业生产硝酸有重要启示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和铁一样,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氯化物B.液氯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氯气跟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D.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是因为氯水中含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7.FeCl3和CuCl2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不可能是A.仅有Fe2+B.有Cu2+、Fe2+和Fe3+C.仅有Cu2+和Fe2+D.仅有Fe3+和Fe2+8.一定温度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滴加0.1mol·L-1的NaOH溶液,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点的溶液中:c(H+)=c(Cl-)+c(HClO)+c(OH-)B.②点的溶液中:c(H+)>c(Cl-)>c(ClO-)>c(HClO)C.③点的溶液中:c(Na+)=2c(ClO-)+c(HClO)D.④点的溶液中:c(Na+)>c(ClO-)>c(Cl-)>c(HClO)9.有关苏打和小苏打的叙述正确的是A.苏打和小苏打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等量的二氧化碳消耗的苏打的物质的量比小苏打多C.向小苏打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无沉淀,而苏打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出现沉淀D.等质量的苏打、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小苏打产生的二氧化碳多10.寿山石主要成分为叶蜡石,叶蜡石组成为Al2O3·4SiO2·H2O,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寿山石雕刻作品要避免与酸、碱接触B.寿山石颜色丰富多彩是因为含有不同形态的金属氧化物C.潮湿的空气可能导致寿山石作品表面溶解变质D.置于干燥空气中可能会导致寿山石作品脱水变质11.Fe、CuO、MgSO4溶液、Ba(OH)2溶液、稀盐酸五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A.3个B.4个C.5个D.6个1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通常情况下均比水小②碱金属元素均具有强还原性③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分解④热稳定性:Na2CO3>NaHCO3>H2CO3⑤CsOH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且碱性比NaOH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