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一、选择题1.(2018北京西城期末测验)下图为《1844年至1856年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示意图》。由此看出19世纪中期()A.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呈现逐渐萎缩的趋势B.广州已失去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C.上海已取代广州成为最重要的通商口岸D.中国货物的进出口由贸易顺差转为逆差答案B据题干材料可知,1844年广州进出口贸易总额远远高于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到1856年上海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于广州,说明广州已失去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故选B项。2.(2016课标Ⅰ)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案C材料表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生活日用品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的标志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A项错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未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2018山东滨州期末)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由此可以看出()年份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00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19696100A.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B.传统小农经济结构逐渐瓦解C.近代中国逐渐落后西方世界D.列强逐渐放松对中国的侵略答案B材料讲述的是从1849年到1911年农业税比重逐渐下降,这反映了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因此工商杂税比重上升,故选B项。4.(2017课标Ⅰ)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A从材料信息可知,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每吨土煤缴税比洋煤多20余倍,后经李鸿章奏准减少10多倍,税收的大幅减少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对开平煤矿的管理,排除B项;减轻税收无法说明近代中国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在当时情况下不可能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故C、D两项错误。5.(2018广东肇庆二模)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选中国商人代理买卖,称为买办,作为雇员领取薪金,参与买卖领取佣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其著名代表唐廷枢等还参与主持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的创办。这种情况表明()A.外国资本插手民族工业颇深B.买办力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D.买办阶级是列强经济侵略的急先锋答案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此期间,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故选B项。6.(2017课标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答案B本题以洋务企业福州船政局采取“协造”方式生产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福州船政局创办之时,所需经费完全由政府拨付,因此所造之船完全免费派拨给各省使用。随着政府投入的减少,福州船政局的资金出现严重困难,不得不让用船一方承担一定的费用,这才产生了“协造”这一生产方式,据此分析B项正确。当时,军用工业仍然以官办为主,故A项错误。当时,军工产品依然是直接供应国家军队,市场化趋势并不明显,故C项错误。当时,近代轮船制造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一系列困难,并没有走出困境,故D项错误。7.(2018北京昌平期末)李鸿章在奏章中写道:“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