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光学重点梳理:典例1:下列现象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A.放大镜赏花B.手影游戏C.水中折笔D.水中倒影典例2:做出凸透镜前的入射光线以及射入水面后的折射光线、反射光线;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归纳总结:1、联系生活实际,区分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解决作图题的关键。跟踪训练:1、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A.“绿树浓郁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直线传播形成B.“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2、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1.5m,像变大B.2m,像变小C.3.6m,像不变D.4.4m,像不变3、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4、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走近中考:1、(2016·临沂)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池塘水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B、放映电影时,在幕布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C、红色月季花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D、近视眼患者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视力2、(2016.兰州)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B.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C.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D.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3、(2016·烟台中考)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光路图,能够正确说明叉到鱼道理的是()A.B.C.D.4、(2016·镇中)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5、(2016.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B.10cmC.15cmD.18cm6、(2016.舟山)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7.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发射后,反射角为;某湿地公园因湖水清澈可鉴,有“镜湖”之称,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选填“漫”或者“镜面”)反射。8、(2016·烟台中考)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9、(2016·益阳中考)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薄玻璃板”)(2)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10、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3)将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