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2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课标分解考纲细化高考命题定位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4.马克思主义哲学考情分析:本部分考题集中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和主要派别(哲学家及其观点),以选择题为主,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①根据中外哲学家的著名论断、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以漫画形式,说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基本哲学派别。②结合党和政府处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方针政策,如应对通货膨胀、全球金融危机等说明正确对待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重要性。【每课知识网络】【融汇贯通】明确一个概念:即哲学的概念。这需要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等角度进行把握。把握两个作用:一是一般性哲学的作用,包括其对生活实践、对具体科学、对时代发展的作用等;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作用,这要结合其基本特征来分析其指导意义。该讲主要以“哲学的派别”为主线,立足哲学的基本派别,分析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形态。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基本特征与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整个教材来看,此单元作为全书的起点,只有明确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才能合理地认识唯物论、辩证法与唯物史观。在复习本单元过程中把握唯物主义派别与唯物论的联系,唯物主义基本派别与辩证法的联系,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唯物史观的联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2014·山东卷)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答案】C(2013·北京卷)下面漫画蕴含的哲理是()A.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B.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C.要改变客观现实必须发挥集体力量D.认识符合实际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答案】D(2013·福建卷)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演进顺序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属于唯心主义,②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由此可以得出,C项符合题意。(2012江苏卷)27.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答案】B【解析】本题以雪莱的诗句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哲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材料认为:一切都处于不断的凋谢、飞逸、短促过程中,是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A项错误,属唯心主义观点;B项承认了绝对运动,但是否认相对静止,与题干相符,正确;C项认为承认运动,但认为是概念中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D项强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属辩证法观点,舍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011•广东卷)“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A.自然从来不飞跃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D.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