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名句赏析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逐年增大,题型在传统的接句式默写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赏析,作为点睛之笔的诗词名句更是考查的重点。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这些诗词名句,要么情景交融,情思绵绵;要么蕴含哲理,发人深思;要么情感积极,斗志昂扬;要么用词精炼,形神兼备等。赏析诗(词)名句:○1解读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2抓住特点:抓住诗句写法或内容上突出的一点简析。○3点出情境: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4整合答案:按照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判定该句是否有言外之意,是否与主旨或情感有关。如果有言外之意,要答出言外之意;如果与诗歌主旨有关,要扣住主旨来答题;如果与表现诗歌情感有关,要结合情感答题;如果运用了比喻手法,要答出比喻义;如果诗句包括了典故,要答出运用典故所要表达的寓意;如果有关键词语,还要答出该词语的含义等。此外,答题时,还要注意:○1抓关键词。主要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特殊语(叠词、拟声词)入手,品味赏析。○2描述画面。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3体会意境。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丽等。○4把握情感。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或表明的观点、志向等。○5领悟哲理。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常见题型○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6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答题格式:运用的……手法+写出了……(具体内容)字面含义+表达了什么(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情感或包含的哲理)+表达效果。例题例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自古以来,人们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总是津津乐道,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答题示例○1(用什么手法):拟人。○2(写什么内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初春早晨的景象。○3(抒什么情感):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答案】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初春早晨的景象;另一方面用“日”和“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例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被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答题示例】○1(用什么手法):比喻。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2(写什么内容):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3(有什么作用):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4(抒什么情感):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答案】因为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诗人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真题体验】1.(2019•日照)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答案】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