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端午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2.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课前准备PPT生字词卡预习课文(朗读课文三遍,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读课后生字,读准字音;会写字口头组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端、粽、节、总、米、间”等5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真、豆”等四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3.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2.写好“真”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6)1.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PPT出示粽子的图片)这是什么呢?生:粽子师:(点击PPT,出示“粽子”两个字,粽子带拼音)指导朗读:粽子。(平舌音、轻声)师:什么节日吃粽子呢?生:端午节!师: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不少的习俗呢!你知道什么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呢?生: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包,采艾蒿叶)。师:(PPT一一出示与端午节相关习俗的图片)师:端午节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一代代中国人,就在这些习俗中了解祖国的文化。有一个小女孩,特别盼着过端午节,因为每年的这一天,外婆都会给她做她最爱吃的生:粽子!师:对。端午节的粽子,我们叫它---端午粽!2.揭示课题,认识生字师:(板书课题:端午粽)(拼音字卡)指名学生带读。生:齐读。师:相机指导端:这个“端”字怎么记?(加一加)立字旁(师板书,立字旁的变化)(红笔写)立字旁的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有立字旁的字?(音、站、章)粽: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个“粽”?这是一个形声字。认识“米字旁”。(师板书,米字旁的变化)为什么是“米字旁”?(糯米做的)米:和米字旁比较生:再齐读课题。过渡:端午节又来了,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去外婆家吃粽子吧!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5分钟1.听录音。首先,让我们来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指,注意要听准字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第46页2.自读课文刚刚大部分的同学都听的十分认真,接下来让我们自己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也可以问同桌和老师,读完了可以拍手示意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好长句子。15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请一位自信的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是否读了准字音。(2)点评。师问:谁来评一评,说理由。(可以从声音、正确、流利等方面来评)师评: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真不错。(还不错)一字的变调读得特别好(还不够好)。这篇课文还有不少“一”字发生了变调,读的时候要注意。(3)认识“节、总”。师:在这句话里,还藏着两个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节、总”)请小手举的最漂亮的小朋友来带读“节”,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的?谁的坐姿最美丽,就请谁来当小老师带读“总”(读得真好!平舌音、后鼻音都读得很准!)(4)齐读课题。师过渡语:年年过端午节,外婆年年给我做端午粽。外婆做的粽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什么味道呢?我们来读读第二自然段。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好长句子。(1)边读边想边划出:外婆做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2)交流: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提示:课文当中是怎样写的呢?)师:这个句子可真长!要读好还真不容易呢!(3)教方法:内容分解法读好长句子。A.读准核心词语。师:指着PPT上的句子,问:外婆做的粽子要用到哪些材料?生:箬竹叶、糯米,枣。PPT:出示这三个词语,都带拼音。师:箬竹叶是什么颜色的?糯米和枣又是什么颜色的?生: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PPT: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