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科利亚的木匣设计理念1.从始至终不脱离课文,按照作者的思路去指导学生认真地读书。每次读的目的明确,经过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过程,体现出不同层次的要求。2.教师的指导,尤其是提问,要有条理性,这不仅节省了学生的精力,而且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一、素质教学目标德育目标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二、教学重点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四、教学疑点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她非常喜欢交朋友,今天,我把她的照片带来了,想认识她吗?(出示照片,一百天、一周岁、四周岁),你发现了什么?2、是的,小女儿一天天长大,她的身体、性格爱好都发生了变化,想和她交朋友吗?,今天,老师想带你走进苏联作家左琴科的故事,认识他笔下的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科里亚,(板书)一起喊喊他的名字,科里亚有一个小木匣,他非常喜欢(补充完课题)指导“匣”的写法。齐读课题。二、检查复习习,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要读懂这个故事,必须先闯字词关,准备好了吗?先开哪列火车?(生纷纷踊跃举手)(师出示生字卡,生开火车读生字,读对的全班跟读,读错的指名帮助正音)2、师:火车顺利地到达终点,有的火车还开得挺快的呢!现在我们把字娃娃带到词语里来读读吧!(师出示课件,生齐读生字词)师:“免得”“懂得”的“的”应该读轻声,请同学们再把这两个词语齐读一遍。3、课文先写了科里亚埋木匣,接着写他挖木匣,最后写他受到的启发,(引导学生分清文章脉络,相机板书)三、品读课文,感悟道理。(一)学习埋木匣部分生自由读第一部分1-3段,小组思考:(以投影片出示)(1)科利亚和妈妈怎样把木匣埋起来的?(2)他们为什么埋木匣?2、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3、汇报学习成果(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2)齐读第三自然段。(3)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妈妈又是怎样埋的?找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出示句子: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⑴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放、盖、踩、撒⑵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回读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重点读好“好玩”。⑶从这些动作词,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4)指导朗读你能读出科利亚的聪明和细心吗?指名读(二)学习挖木匣的句子1、过渡:小科里亚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学着妈妈的样子埋下了自己的木匣子,然后离开了家乡,这一走,就是四年。四年里,科里亚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他的小木匣,终于,战争结束了,科里亚可以回到他的家乡了,你想,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2、再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读读。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⑴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⑵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可以说科利亚很想找到木匣子,因为匣子里装着他心爱的玩具。)(3)指导朗读读出着急的语气出示句子: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引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展开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出示)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B、数步法可能不管用。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2、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