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逍遥游----------庄子庄子河北定兴中学殷明月初结——逍遥游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教学目标•1、掌握本部分的重点文言现象•2、熟练而准确地疏通文意•2、了解庄子及其作品并体会庄子的精神内涵一、预习检查•1、你对庄子及其创作有哪些了解?•2、你对“逍遥游”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呢?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人,著名的,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庄子的主要思想是。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因为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为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逍遥”之境遥”之境。。周战国宋国道家学派“老庄”清静无为思想家知人论世《庄子》•《庄子》一书,今存篇,分为,是庄子所作,和,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文笔,想象,气势。《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文学价值方面讲,《庄子》一书展现出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学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33内篇内篇77波澜壮阔杂篇杂篇1111外篇外篇1515奇特丰富汪洋恣肆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谈南华三十篇。马叙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第一任部长)注:(《庄子》又称《南华经》)二、疏通、翻译课文第一部分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4、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北冥有鱼鲲化为鹏扶摇羊角水击千里背负青天二虫何知1、为什么要写行路备粮的事情?思考1、理解:反驳蜩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鹏鸟、蜩、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不一样。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鹏鸟南飞,实在可笑。蜩与学鸠以为自己是无所依赖的,是自由的,因此它们嘲笑鲲鹏。蜩和学鸠不是没有所待,而是必须凭借一点外力。•三、重点文言现象强化1.北冥有鱼2.三餐而反冥通溟,海反通返,返回1.而后乃今将图南2.《齐谐》者,志怪者也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动词,向南飞形容词→名词,怪事名词→动词,向南飞2.腹犹果然古义:今义:吃饱的样子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1.怒而飞古义:今义:奋发的样子生气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鹏之徙于南冥也之二虫又何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之其去以六月息者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以其无礼于晋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此或这是否定句中的代词,它代词,它的动词,到,去介词,凭借代词,哪里介词,因为1.1.南冥者南冥者,,天池也天池也2.之二虫又何知?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判断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疑问宾语前置句疑问句句其……其固定句式宾语前置句介宾结宾语前置句介宾结构构宾语前置句否定句状语后置句1、这一部分当中都写了哪些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