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颂》教学设计乌拉街中心校张春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3、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教学难点: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体会作者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感知“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9板块《饮食文化》中的第一篇文章《豆腐颂》,初步了解了林海音笔下的中国豆腐。而且对文章的层次进行了梳理,还详细学习了第一部分和结尾部分。谁还记得这篇文章分几大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名回答)在第一部分里作者从三方面写了豆腐的美。(板书:美)谁能说说第二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赞颂豆腐的?(生答,师板书:搭配、营养、历史、文化、烹调)第三部分那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指生回答)后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师板书:平民不平凡二、自主学习,探究“颂”。1.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共同来探究。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件出示: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抓住具体的语句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4.全班汇报交流搭配方面课件出示:“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1.体会: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写了豆腐能和各种菜相搭配。从三个“更”字体会到豆腐易于搭配而且能使配菜的色彩更加鲜明。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指导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课件出示: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好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或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光颜色就令人醉倒了。1.学生抓住“焦黄、碧绿、洁白”、“醉倒了”体会作者对豆腐的赞美之情。2.指名读。3.豆腐做的菜肴颜色让人如此陶醉,仿佛闻到了它的香味,吃起来是什么感觉呢?课件出示: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吗?1.理解:“百尝不厌”。2.拓展填空:百尝不厌百()不厌百()不厌……3.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话吗?课件出示“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1.体会:作者的形象比喻,把豆腐比作七十二变的孙悟空,虽然善变,但本体不变,一方面突出了豆腐可以做成许多菜肴的“善变”的特点,一方面保持着傲然的本体的特点。2.同学们,除了文中列举的这些菜肴外,生活中你还吃过、看过哪些用豆腐制作的菜肴哇?3.齐读:通过大家的汇报我想此时我们也会说:“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4.老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想说豆腐是百搭食品,不挑剔配菜。我又联想到为人处世,做人要有豆腐修养:平和、宽厚、不计较所以作者会慨叹:课件出示: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师:细观察第二自然段,你发现这段在表达内容与写法上有什么特点?1.体会: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这是总分构段方式。2.小结段落写法特点:同学们这种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不但使表达自然、真实,而且源于生活的实例更具有说服力。3.师过度:同学们通过对豆腐与各种食材易于搭配的特点,探究出了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下面请同学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其他几个方面。体会豆腐的平民但不平凡。4.全班交流.营养方面课件出示:江苏有句谚语“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又滋养”。1.体会:中心句,先用谚语概括了豆腐的营养价值,接着从豆腐含有植物性脂肪、及少量的碳水化合物、钙质三方面具体写出了他的食用价值。师:这段话也运用先概括出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实例具体说明。而且引用谚语概括豆腐的特点,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指导读:齐读3.生活中关于饮食的谚语还有很多呢?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