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临床检验基础-血小板检验讲解VIP免费

临床检验基础-血小板检验讲解_第1页
1/23
临床检验基础-血小板检验讲解_第2页
2/23
临床检验基础-血小板检验讲解_第3页
3/23
第一章血小板检验检验教研室1、掌握血小板显微镜计数2、掌握血小板计数参考值、临床意义3、熟悉血小板形态学检验教学目标主要内容1、血小板计数原理,测定、操作、参考值及临床意义。2、血小板形态学检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血小板计数参考值、临床意义难点:1、显微镜下特点2、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的生成原巨核细胞颗粒巨细胞产板巨细胞1/3滞留于脾窦和脾髓的细胞间2/3位于循环池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7-14天↓血小板生理血小板来自骨髓内巨核细胞血小板的寿命为7-14天全身约1/3的血小板贮存在脾脏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生成图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产板型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血小板概述:一般情况下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能力,需要做血小板检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做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粘附、聚集、释放等多种功能方法评价:血细胞分析仪法普通光学显微镜计数法血小板计数(BPC或PLT)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测定方法及评价1.显微镜计数法(1)间接法:在血涂片标本上计数一定数量的红细胞,同时计数红细胞之间观察到的血小板,求出其相对于红细胞的比例,然后从另外计数的红细胞总数换算出血小板数(2)直接计数法血液充池计数换算(个/L)血小板稀释液稀释液:A.草酸铵推荐为显微镜计数常规方法优点:对RBC破坏力强,PLT形态清楚缺点:PLT易粘附、聚集及破坏B.复方尿素优点:PLT胀大易辨认缺点:不能完全溶解RBC,计数困难。且尿素不易保存,易分解(3)血细胞分析仪法优点:测定PLT、MPV及PDW,快速,适用临床应用。缺点:不能完全区分PLT与其它类似大小物质,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当既往无PLT数量异常的病例,出现意外的低值时,必须以显微镜计数法重新计数。参考值(100~300)×109/L质量控制1.器材仪器标准化2.计数时间充池10~15min后再计数,并在采血后1h内计数完毕3.镜下观察区分鉴别4.血涂片观察《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PLT低于60×109/L时,应观察血小板在血涂片中的分布情况,如果PLT有3~5个成群分布,则PLT一般不会减少。临床意义1)血小板减少当<100x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1)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2)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和进行体外循环等。(3)血小板消耗过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2)血小板增多(thrombocytosis)PLT超过4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原因:①原发性增多,如慢粒②反应性增多如急性化脓性感染二、血小板形态检查(一)正常血小板形态(二)异常血小板形态1.大小异常2.形态异常3.分布异常八、血小板形态检查1.标本类型静脉血:EDTA抗凝手指血2.观察点①血小板的大小是否一致②血小板的形态有无改变,并估计正常和异常血小板的数量。③血小板的分布情况。(一)正常血小板形态体积小,圆、椭圆或不规则;胞质呈淡蓝或粉红色,中心有颗粒区,周围为透明的胞质称透明区;无细胞核。每堆血小板多少不等,常3~5成群聚集成团(二)异常血小板形态1.大小异常大小不均,直径>7.0μm,称巨大型血小板,常见于脾切除术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异常血小板形态2.形态异常①幼稚型②老年型③病理幼稚型④病理刺激型⑤退化型正常人为成熟型,可见少量异常形态的血小板,但少于2%。异常血小板超过10%时才具有临床意义。3.分布异常①血小板不聚集。②血小板过度聚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临床检验基础-血小板检验讲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