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W.Bateson(1906)在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发现连锁遗传(linkage)现象。T.H.Morganetal.(1910)提出连锁遗传规律以及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理,并创立基因论(theoryofthegene)。第5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第一节连锁与交换第二节交换值及其测定第三节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第四节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第五节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第六节性别决定与性连锁第1节连锁与交换一、连锁遗传现象香豌豆(Lathyrusodoratus)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组合一: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组合二: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连锁遗传现象◆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叫做连锁(linkage)遗传现象。◆相引组(couplingphase)与相斥组(repulsionphase).描述亲本花色花粉粒形状两个显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P1紫花(显)长花粉粒(显)两个隐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P2红花(隐)圆花粉粒(隐)一个显性性状与另一个隐性性状P1紫花(显)圆花粉粒(隐)一个隐性性状与另一个显性性状P2红花(隐)长花粉粒(显)相引组相斥组描述亲本花色花粉粒形状两个显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P1紫花(显)长花粉粒(显)两个隐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P2红花(隐)圆花粉粒(隐)一个显性性状与另一个隐性性状P1紫花(显)圆花粉粒(隐)一个隐性性状与另一个显性性状P2红花(隐)长花粉粒(显)二、连锁遗传的解释每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规律?性状F2表现型F2个体数F2分离比例紫花(显)4831+390=5221红花(隐)1338+393=1731长花粉粒(显)4831+393=5224圆花粉粒(隐)1338+390=1728紫花(显)226+95=321红花(隐)97+1=98长花粉粒(显)226+97=323圆花粉粒(隐)95+1=96花色花粉粒形状相引组相斥组花色花粉粒形状3:13:13:13:1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眼色:红眼(pr+)对紫眼(pr)为显性;●翅长: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相引组杂交与测交相斥组杂交与测交果蝇眼色与翅长连锁遗传:相引组Ppr+pr+vg+vg+×prprvgvg↓F1pr+prvg+vg×prprvgvg(测交)↓Ftpr+prvg+vg1339prprvgvg1195pr+prvgvg151prprvg+vg154果蝇眼色与翅长连锁遗传:相斥组Ppr+pr+vgvg×prprvg+vg+↓F1pr+prvg+vg×prprvgvg(测交)↓Ftpr+prvg+vg157prprvgvg146pr+prvgvg965prprvg+vg1067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连锁遗传规律: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控制,具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控制果蝇眼色和翅长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即:相引相中,pr+vg+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而prvg连锁在另一条染色体,杂种F1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别具有pr+vg+和prvg。三、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完全连锁(completelinkage):如果连锁基因的杂种F1(双杂合体)只产生两种亲本类型的配子,而不产生非亲本类型的配子,就称为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linkage):指连锁基因的杂种F1不仅产生亲本类型的配子,还会产生重组型配子(例子见前)。完全连锁(completelinkage)完全连锁(completelinkage)四、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PF1(复制)同源染色体联会(偶线期)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偶线期到双线期)终变期四分体重组型配子的形成重组型配子的比例同源染色体上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双交换重组型配子的比例◆尽管在发生交换的孢(性)母细胞所产生的配子中,亲本型和重组型配子各占一半,但是双杂合体所产生的四种配子的比例并不相等,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孢母细胞都发生两对基因间的交换。◆重组型配子比例是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比例的一半,并且两种重组型配子的比例相等,两种亲本型配子的比例相等。重组型配子的比例总配子数亲型配子重组型配子CShcshCshcSh93个胞母细胞连锁基因内不发生交换93X4=372个配子1861867个胞母细胞连锁基因内发生交换7X4=28个配子7777400个配子19319377第2节交换值及其测定一、交换值的概念二、交换值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