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企业协议欺诈问题按语:如今是一种诚信缺失的年代。某些企业视诚信为粪土,视金钱为上帝。不是说所有企业都这样,但一种行业只要有那么几家,就足以令人对行业产生信任危机,严重的话,则败坏整个行业的声誉。目前装修行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并且基本上是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农民工约占95%左右,管理和技术人员大部分没有通过专业培训,因此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由于从业门槛低,装修企业多如牛毛,加剧了行业竞争。近年来市场一直处在“供不小于求”的状况。许多装修企业由于自身竞争实力局限性而感到如履薄冰,艰难渡日,不得不以低价来吸引客户,这还算有自知之明。为了在市场里分得一份羹,装修企业昧着良心各显其能,或在装修协议上设置陷阱,欺骗客户;或在施工中坑蒙拐骗,。严重损害了行业信誉,令客户怨声载道,实为可恨。政府对这个行业的监管完全处在失控或缺失状态。其实就是任其自由发展,主线没有监管,整个行业又缺乏自律,行业协会被一小撮装修企业把持,协会组员多为企业代表,所谓的专家被企业买通,其实也站在企业立场上保护企业利益。装修企业欺诈消费者的手段五花八门。但第一步都是从虚假宣传、打折促销的“钓鱼”、“诱饵”开始,目的是引诱你和他签协议,只要签了协议你就无法脱身,由于协议就是最大的陷阱。一旦陷入,欺诈就一步步开始了。装修企业运用协议设置霸王条款,钻法律的空子,最终导致消费者没法维权。下面就以京广华艺为例。看看它是怎样诱骗消费者的。一、虚假宣传一般来说,广告宣传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夸张事实,广告手法上的合适夸张也无可厚非,只要是秉存着服务第一,客户第一的思想就好,但虚假、过度、无中生有的夸张就是一把尖刀,会无情的刺伤整个市场的心,不仅伤害客户,同步也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形象和整个行业的信誉。京广华艺诱骗消费者签约的手段先是吹,标榜自己北京唯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纯手工广东工艺”。“广东工艺,北京仅此一家。”“报名免收设计费。”目前的设计费可不是一笔小数,至少5000,甚至上万。免设计费就是你要面对的第一种陷阱。你一旦经不起诱惑,就会落入圈套。虽说是免交设计费,但还是要先交设计费才给量房和设计。为何呢?设计师说了,这笔设计费纳入工程款,也就是说,书面协议上仍叫设计费,但计入工程款了。只是“名义”上的设计费。这真是巧妙至极,一旦交了,这笔钱你就别想要回来了。由于他会说,你让我们企业做才免设计费,你若不做,协议上可没有说免设计费呀!这是一种陷阱,免设计费的前提就是你必须让他装修。装修企业以不交设计费不量房,不量房不出设计图的理由,规定你先垫付大额设计费,以此来牵制消费者。反正钱是要不回来了。他怎么设计,最终的成果你都得听从。当然他也要听你的想法和意见。但工程费用不得低于协议规定的起步价4万。可以高,并且越高越好。不要认为4万会见顶,伴随工程的开始,费用会越来越多。这就和推销保健品同样,好不好,吃了才懂得。吃点试试吧,一定会有用的。推销员都会这样说。等你意识到上当了,钱已经白花了。目前在装修企业中,设计师往往身兼市场营销,其收入与市场营销挂钩。这就产生一种道德问题。在这种机制下,大部分设计师不去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不爱自己专业。而是昧着良心招徕客户。所谓设计只是互相抄袭。当然,假如“抄”的得体,“抄”的巧妙,也是设计师的必备能力,由于你已经将优秀的设计元素同化为自己的东西,何况是借鉴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但他们不是这样。一来没有这个本领,二来只要揽到活,谁还管他人是死是活。量房——设计——出效果图。待这一切搞定后,设计师就会伺机(例如在设计完毕,你想要设计图纸的时候)忽然催促你速交45%的工程预付款,并立即签定装修协议。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强迫,为何说是强迫呢?由于你必须交45%的工程预付款才能拿走设计图纸和协议(报价此前是保密的,只有签了协议才能懂得报价,才有权力看协议的内容,而这时你主线没有时间仔细阅读协议了)。设计费已经交了,并且是要不回来的。接着交工程预付款吧。交了预付款,签字拿协议。至此,消费者就被彻底套牢了。说说协议吧。协议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