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互联网 ”时代的家园共育VIP免费

“互联网 ”时代的家园共育_第1页
1/7
“互联网 ”时代的家园共育_第2页
2/7
“互联网 ”时代的家园共育_第3页
3/7
互联网+”时代的家园共育在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方面,我们应打破思维定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家长建立一种开放的、平等的合作式关系,实现家园的共同成长。案例一:新学期开学了,中、大班的孩子们有说有笑地踏入幼儿园的大门,和家长道别后很快地就和班上的其他小朋友玩起来;小班的门口却聚集了不少新生家长,有的家长送完孩子后不肯离去,总想在班级里多陪陪孩子;有的不放心,偷偷躲在幼儿园一角观望;有的孩子在哭闹,家长也在一边哭。虽然经历了家访与亲子课堂,但在新生正式入园的第一周,还是有种种乱象,教师们不仅要照顾好每一位新生,又要应对不放心的家长,大家都很疲惫。案例二:中二班的老师在组织体育游戏“小猴子种桃”,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积极地参与。在去“桃园”浇水的路上,两个小男孩打闹起来,老师及时制止了孩子们的行为。可是晚接时,其中一位家长却来办公室投诉,孩子经常被另一个孩子欺负,今天活动时又被他打了,当班老师都不管。案例三:大一班的数学活动时,小军在做关于数与物的配对时总是出错,老师耐心地单独辅导多次,可是小军在数学方面与同龄孩子还是有很大差别。老师与接送的奶奶多次讲了这个问题并给孩子的妈妈留了字条,奶奶说孩子的爸妈都很着急可能是工作忙,没有时间每天坚持辅导。案例一体现了孩子入园后,其行为发展时时牵动着家长的心。特别是小班的新生刚刚进入幼儿园的陌生环境,没有家人陪伴,会有焦虑情绪。入园期间的家长工作就尤为重要,我们需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哭,是情绪宣泄,不用立刻制止。如果孩子硬压抑着情绪,在幼儿园表现“很乖”,回到家孩子会特别容易闹别扭,特别会哭闹。老师只能是适时安抚新生,随着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他就会慢慢适应的,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孩子刚进园特别容易生病,有其心理原因,心理紧张与焦虑往往会通过生理表现出来。现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似乎让我们很难接受负面情绪,受不了孩子哭,见不得孩子不开心,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反而不好。家长关心孩子的一切,想要了解孩子每天的一点一滴,希望知道孩子在幼儿园中有什么进步。但由于我们每天与家长见面的时间主要是早上送和下午接孩子这短暂的一段时间,而且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都相对比较集中,所以无法与每位家长进行深谈,有些还是保姆与爷爷奶奶们代接,更不便沟通,这就存在老师与孩子父母的信息沟通不畅。案例二反映出在家长工作中老师往往有了思维定势,只是在需要家长配合时告知家长为孩子准备哪些教育教学所需要收集的材料,单向联系多,指导性任务多,家长往往也习惯于被动地配合幼儿园。家长也只能通过孩子了解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信息往往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当家长就孩子反馈的具体问题来找老师时,往往都带着不满情绪,沟通滞后就会造成家长的误解。案例三反映出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个体会有差异,而且个别差异较大的孩子更需要家长来积极配合,每天在家投入一定的时间帮助孩子去不断强化、复习巩固,从而不断缩小孩子在该领域与同龄孩子的差距。我们已经步入“互联网+”的时代,家长的文化教育水准与需求也在变,我们在开展家长工作时需要好好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让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儿知识,明确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从而有效地避免家园沟通存在的滞后问题。一、打破思维定势,线上建立起平等开放的家园关系针对以上三个典型案例,我们考虑到“互联网+”时代给家长工作趋向开放性和多元化提供了条件。家园互动不再仅仅是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等传统文本方式,更多的是采用幼儿园网站、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幼儿园微博、亲子俱乐部群与班级QQ群等多种形式,形成家长与老师的双向互动交流,这些互动更体现去中心化,每一个终端都是智能的,每个人可以自由进入网络和数据的世界。针对案例一,当新生入园时,多种信息平台可以快捷传递幼儿在园的状况,充分体现“用户主导”和人性化服务的消费体验,有利于新生家长消除焦虑的心理。“互联网+”是一个有效的教育平台,我园常用微信公众号信息的每日推送,传递专业的育儿知识,这些育儿知识的传递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互联网 ”时代的家园共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