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及教学对策作者:梁志龚时间:2012-12-2610:27:44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及教学对策摘要小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家长、教师因素的影响,也受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动机、情绪等的影响。由于小学生大部分的数学学习时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消除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重点应放在教师教学中,具体教学策略有:优化师生关系,重视教学反馈,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关键词数学学习困难;原因分析;教学对策引言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是指一个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智力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数学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造成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消除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实现人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最大的发展,既是数学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本文将从学习心理的角度分析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对策。一、形成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一)关于外因的分析1.家长因素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传统的思维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片面追求“物质价值观”、“金钱至上论”的人大有人在。家长追求生活富裕,积极投身到发展经济中去,对子女的关心教育不足。在家庭中,孩子得不到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也是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学习场所,家长过高或过低的期望,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方法上。有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理迫切,而又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当孩子学习困难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是帮助孩他们分析原因,而是责骂或施于暴力,使儿童在打骂威胁下陷入极度的恐惧中,既没有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在缺乏温暖、无助的环境中失去学习热情。也有许多小学生从此导致考试焦虑。2.教师因素数学学习活动的效果可直接表现出来,有些教师不可避免会在情感上对学习出色的学生有一定倾向,虽然在课堂上教师也会关注困难生,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与教师缺乏感情,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体验趋于消极,学习行为被动化严重。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往往根据占学生大多数的中等生的知识水平制定教学计划。这就表示教学不可能根据每个人的层次水平制定,只针对个别层次学生而放弃大多数的课堂肯定是失败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过程、练习题设计既要使占大多数的学生“吃得饱”,优生“不饿肚子”,学习困难的学生“有饭吃”,着实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二)关于内因的分析影响学习困难的内因主要包括认知能力缺陷、动机与情绪问题、个性等。1.认知能力缺陷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注意、思维品质、语言等各个方面,它与学习由密切关系,任何一种认知能力失调都可以引起学习成绩落后,这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很少有在所有的的认知能力上都存在缺陷的学习困难学生,大多只是在一种或几种认知能力上存在问题。比较常见的认知能力缺陷包括感觉统合障碍、注意缺陷、记忆缺陷、语言能力缺陷等。[1]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的感觉信息输入大脑,经过大脑的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的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精神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是每一个体与外界环境顺利接触。[2]有些小学生虽然有良好的感知器官,却不能精确反映出各种刺激。例如他们难于从背景中察觉出对象,在视觉识别或听觉理解方面有困难。有的数学学习困难生在读题时,如果是老师读题给他听,时常会显得一筹莫展。但是,他自己看题读题,却能很快地做出来。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来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个体对外来数学知识信息的接受、编码、储存、提取以及运用信息与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力是不可缺少的,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数学知识信息,能否有效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都取决于注意力。有些儿童对周围的一切都发生注意,不能把重要的事情从众多事情中分离出来,尤其表现在课堂上的分心上。往往他们会被微小的干扰所打扰,例如有人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