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区风水沟镇中心校张术国我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从而有效的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我校于09年承接我区教育重点课题《阳光校园》,学校课题组经过两年的探索、实验、论证、实践,于2010年已全面的深化总结完毕。新的教育模式方向将必然建构新的教育理念,随之而产生的将是新的教育思路、新的教育方法;不同学科、不同的老师,有自己出发点不同的独特教育思路,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的“素质教育与体育模式”——大课间活动就是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体育课题实验小组的精心摸索得出的一套符合新课改理念,切合我校实际的体育模式。它打破了常规管理模式,延长了学生在校体育活动的时间,并根据全校个教学班设计了各种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经过对学生心理、生理进行科学的测算运动量,使学生身心的劳与逸恰到好处,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关键作用。思想品德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中心;身体素质是基础;心理素质是关键;劳动素质是根本。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身体素质是提高其它素质基础的基础,并在全过程中起到其它素质不能起到的作用。接到实验任务后,随着问题的提出,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考虑如何去做,怎样做,才能完成这个课程改革的实验,并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就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路:1、整个教育界都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改革现行教育中的一些弊端。所以说,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是大气候,课间操的改革也是大势所趋,不容质疑。2、广播操做了几十年,它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人们已早也习惯了,全盘否定广播操的功绩,肯定是不对的;也就是说广播操不能砍掉。如果不砍掉广播操怎样改,必须进行充分的研讨。经过讨论,我们决定“摸着石头过河”,保留广播操。3、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人数,由原来课间操分钟增至现在的分钟每天仍继续做广播操,在做完广播操后上大课间活动,并在活动的项目上统一安排,这样就使两种形式并存,互为补充。同时,将原来的节体育课增至节,并保留每周二次的课外活动。思路理出后,开始实施我们制定的方案。一、分析形势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做广播操时组织比较严密、整齐、规范,这种形式早已在人们的心里形成定式,如果改上大课间活动,看上去很无序,也难以组织,再说学生自由了,是否都活动起来,大家心里确实没底。经过反复讨论,到最后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认识到课间操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不但对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有积极意义,还会改变学生做广播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从而思想上做到统一。二、各部门协调联动充分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首先,我校领导和科研组人员,到黑水进行考察和观摩,有了这些宝贵经验,就为开展大课间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大力宣传课间操改革的意义,发挥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间操的改革中来。再次,体育组老师进行体育游戏汇编,把从各班征集到的各类游戏体育课中使用的游戏、在游戏方法、规则、场地、器材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经过整理后并在体育课中反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几十种游戏,并再次“返还”给学生。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但是也可能会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四、加强检查监督。使大课间活动的情况与评价方法配套挂钩,充分保证活动的效果和质量。1、严格按广播发出的口令和提示进行活动,各班体育委员切实负责。2、必须在指定的区域活动,不得跨区,要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所有器械合理搭配使用。3、篮、排球的活动场地和形式要严格按照活动表的安排进行,大球活动要控制好运动量。4、持器械的活动,练习要有组织、有轮换,注意安全和保护,严禁打闹、推搡等动作,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5、体育教师巡回检查,每天大课间结束后由值周教师讲评。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逐渐从改革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了如下经验:一、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身体素质普遍提高。1、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