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庙中心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总结一、统一思想,明确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学校校风校貌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具有较强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它对于引导师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增进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和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校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学工作,强化校园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各类文体活动,进一步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性、规范性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使校园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为此,学校提出了治校新理念,概称“1365”工程。即一个校训:立志勤学向上;针对教师的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针对学生的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针对管理的五抓:个人抓素质、班级抓风气、校园抓净美、整体抓形象、各项工作抓提高。在几年的工作中,我们围绕“1365”工程,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各种创建活动,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初步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朝着现代化、规范化、个性化、艺术化方向发展。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一)加强校园校舍建设提高品位关注校园校舍环境建设,艺术地塑造物质文化环境,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前提,是学校精神内核的外部呈现。我们以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融童趣、个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为目标,大力加强校园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一是加强开展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加快校舍建设步伐。2003年8月,在校长的全力协调下,在各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危房改造工程正式启动2004年9月崭新的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并将附近的袁家庄小学、马家庄小学、庄头营小学、雹神庙小学合并到中心小学。全校师生欢欣雀跃。从此告别了阴暗低矮、雨天漏雨、风天进风的教室,为学生求学上进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二是进一步加大校园各场所的美化、绿化和净化工作力度。崭新的教学楼落成后,面对空荡荡的运动区和教学区,校长再次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自筹资金,先后建成草坪1200多平,植树100余棵,又对学校的围墙、校门、厕所、操场及教学区地面进行了改造,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为更好地发挥校风、教风、学风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均用美观的设计将校风、教风、学风悬挂在学校醒目的位置,以求将这些物化的精神文化在校园内积淀下来,体现学校的教育理想,使校园成为朝气蓬勃、奋发图强、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地方。(二)加大投入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一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积极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进取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新的教学楼除了23个普通教室外,还有2个计算机室、2个计算机附属用房、3个仪器室,另外还有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少科室、卫生室、体育室、高标准的语音室,还有近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和投资20万元新建的图书馆,图书馆也是的最大亮点,这些都大大地增强了校园设施中的科技含量,提升了学校的档次和品位,也为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是人文环境精心设计师生积极参与。在教学楼的布置方面首先购置了各班级的文化展板,要求各班级认真布置做到有内容、有思想、有特色,另外,在办公楼区域可以看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的精彩画面,教学楼中有学生的素描作品、水彩作品、书法作品、布贴作品、儿童画作品、教师及学生的硬笔作品,还有教育学生的八荣八耻作品以及各种温馨的提示,让我们感受到了多样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