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青音乐作品的特点及其演唱技巧印青的声乐作品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与抒情性,每一部作品都独具特色,在曲调曲式与演唱风格上大胆突破创新,让人在欣赏之后都会为之动容。一、印青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印青声乐作品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像《走进新时代》,他的作品也独具民族风味特性,例如《西部放歌》,而像《天路》、《在灿烂阳光下》则体现了他作品一定的抒情性特征。在印青的声乐作品创作过程中,他也不忘汲取民间音乐精华,广泛开拓自身音乐创作思路,所创作出的作品风格多变,摆脱了他人对他只会创作主旋律作品的偏见看法。比如说在他的作品《天路》中,那种藏歌的高远激昂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相依相伴的高原》中,那种新疆帕米尔高原的荡气回肠也在音乐中被完美呈现,在《西部情歌》、《西部放歌》中,他的作品更吸收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歌唱表现技巧,所以在印青的作品中,无论是美声、民族还是通俗,人们都能有迹可循。(一)时代性印青声乐作品中的时代性特征相当浓厚,且会在作品中集中表现,印青作品所反映的时代就是中国新时代,社会积极变革、国家及党中央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在《走进新时代》这首经典作品中,就时刻都在反映这一这一时代精神,它的歌词中映衬出党的政策下广大人民幸福安康、共同发展的繁荣景象,也客观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愿望期许,所以这是一种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经久不衰的好作品。在2000年,印青推出了又一经典作品《世纪春雨》,这是一首借物喻情的声乐作品,正值人们迎来世纪交替这一重要时刻,春雨带给人们的感觉是喜悦与轻松,而作品中也希望带给人们同样的感觉,像作品中一个衬词“啦”就巧妙运用于整曲开头与中间间奏的伴唱部分,其旋律的跃动性极强,为人们带来迎接新世纪清新、亮丽的美好心情。在这首作品中,印青就采用了一字一音的跳跃式旋律,在演唱过程中不但有美声唱法,也有民族唱法,这使得它的发声技巧更加综合化,为欣赏者营造了极为广阔的听觉空间感,让歌曲旋律各有弹性和张力,似乎通过一首歌曲就挖掘到人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一隅,这种完美的音乐语言让人陶醉。可以看出,印青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声乐作品都能准确反映时代气息,迎合社会政治面貌。例如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的走进新时代,它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又向前展望着香港回归、国家迎接新世纪的美好愿景。而《世纪春雨》则将人们对于新世纪的那种翘首以待的期望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讲每一部都是能够流传很久的经典作品,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印青作品中的情感是发自肺腑的,这也代表了他作为国家军人对于祖国的诚挚的热爱,通过作品的时代性,这种爱国之情也被无限升华。(二)民族性印青是军旅作家,他的作品却没有像其他军旅作家一样将创作范围缩小到军歌范畴,因为在他的作品集中不乏饱含民族热情的经典作品。早在印青创作音乐初期,他就非常注重作品创作的民族性,本身作为一名南方人他的作品中也透露出南方音乐风格的细腻与委婉。例如在他的《采桑小路》中,作品中悠扬的笛声引出歌声,歌唱风格清新跳跃,极具江南风格,就像一道幽幽泉水小径划过身前。在印青初入北京以后,他的音乐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在他的音乐中人们听到了北方宽广豪迈的激情,为了丰富自己的创作路子,印青还专门研究了京韵大鼓、河南豫剧和东北二人转,尝试用更多的艺术表现风格和艺术表达形式来创作出更多拥有南北音乐风格交融的大众口味作品。在他的作品《日破云涛万里红》中就加入了京韵大鼓这一北方戏曲音乐元素,这让作品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再加之现代交响乐的映衬,一部十分钟的声乐作品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其音乐风格有深度、大气、并带有着浓浓的民族韵味在其中,给人带来一种难于言表的美好。《香江明月夜》在作品前奏与间奏都用到了二胡,且二胡表现为民族徵调式,其中的“金风剪玉露,情暖不夜天”就是典型戏曲风格演绎,别具特色。多元民族风格的融合代表了印青的音乐创作履历极为丰富,他能够合理借鉴并把握这些民族音乐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这说明他的音乐理解程度也非常之深。当然,他作品的民族性也不忘与军旅气质联系起来,像《当兵的男儿走四方》就是典型的北方民歌结合通俗旋律唱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