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作物育种学实习报告VIP免费

作物育种学实习报告_第1页
1/5
作物育种学实习报告_第2页
2/5
作物育种学实习报告_第3页
3/5
作物育种学实习报告农学(本硕连读)201401曹玉妍20144562一、目的与意义为了更好的了解育种流程,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更加深入地了解水稻和玉米的育种流程。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分别前往崇州水稻科研基地与四川西南科联种业公司的新津园区学习水稻和玉米的育种流程。一下内容是老师依次带领我们走过并讲解了的部分,内容丰富,浅显易懂。上午水稻部分水稻历史水稻育种过程是从原始野生稻到高秆栽培稻,再到所谓的绿色革命的矮化育种的矮化栽培稻,再后来水稻就开始分支,粳稻和籼稻的分化,在矮化育种的初期有常规稻的概念,于是就有了常规粳稻和常规籼稻。随着袁隆平先生对野败型水稻的发现,就有了杂种优势的利用,接着做杂交稻,杂交稻接近40年的发展历史,就有了两系杂交稻和三系杂交稻的过程,当杂交稻发展和产量达到一定的地步,袁隆平先生又提出了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在最初期杂交稻的产量水平上有显著的提升,同时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大大提高,对逆境的抗性更加增强。育种流程育种的目标就是要以提高产量,提高质量,提高抗逆性为根本目标。最初的常规育种,首先就是要制定育种目标,然后就要找相应的亲本材料,所谓的亲本资源,众所周知,任何计划的实现都要有相应的基础材料的支撑,如优质米与抗虫性水稻品种的选育。再通过杂交,人为地促进其进化,再按照育种目标进行选择,所谓地育种过程就是一个创造变异、选择变异、稳定变异的过程,杂交的目的就是创造变异,,从后代F2或回交群体开始进行选择,根据目标对每一个单株进行观察,建立株系,一代代地选择地过程就是稳定变异,直到高代以后,农艺性状等达到了所制定的育种目标,且能为稳定表达,不发生分离,那就说明该品种选育成功,选育成功后,对杂交稻进行测配,如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组合,再获得杂种,然后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于测配的组合首先在田里进行一个品比试验,为了评价其产量、株叶形态、抗病性、生育期和品质是否符合农业生产上的要求,通过筛选获得剩余的材料,再将这些材料进一步放到大田中生产,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如西南稻区,评价其产量的稳定性、对每个生态区的适合度,品质的稳定,是否能满足需求,再筛选,成为较稳定的品种,然后再进行区域试验,首先会有预试,四川一般每年会有300个品种,对农艺性状等进行筛选,剩下72个左右进行区试,第二年区试以后剩下的再进行生产试验,可能就剩下5-10个品种了,四川作为育种大省,每年能审定成功的品种一般也就9个,可见,审定为品种的机率特别小,且难度大。这样就从基础材料选育出了一个新品种,根据审定证书就只能种植证书限定的范围内,一般拿到审定证书,就会授权给当地相应地种子公司进行生产推广。三系配套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育种三系具体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目的是利用杂种优势,用遗传距离大不育系和恢复系产生杂种优势提高产量,众所周知,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如果没有不育系的生产,杂种的数量就没办法增加,由于野败的发现,母本做成雄性不育的不育系,免去了人工去雄的工作量,使得授粉过程也更加地简单,为实现三系配套,就必须要选育不育系和恢复系,为会的不育系地种子,且量要大,就必须要有保持系,以与不育系杂交,产生完全不育地后代,保持其不育性,其必须和不育系遗传背景完全一样,差别只在不育系含胞质的不育基因,而2保持系含核质的不育基因,互作以后产生不育材料。三系选择时,先选育保持系,其过程与常规育种等过程一样,首先根据市场调查,获取需求信息,再制定农艺性状等育种目标,再在基础材料圃里面找到这些具有特异性的材料,再进行杂交,后代建立分离群体,在分离群体中严格按照制定好的育种目标进行单株选择,在保持系选育过程中要做到,至少一个材料含有保持基因,然后,后代选择中,要保证该保持基因一直都在,接着建立株系,为了进一步按照制定好的育种目标进行评价,进行变异的稳定,通过几代的稳定后,可能会拿到比较理想的保持系,然后进行回交,前提要对保持基因的性质了解,要知道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保持系的类型一般有K型、冈型、D型、红莲型、包台型、野败型,在不同型之间,保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作物育种学实习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