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档案馆年度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思路市档案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一)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市档案工作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加强档案登记备份、电子文件中心、“城市记忆工程”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一、抓创新促提升,服务经济建设协调推进一是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坚持“宣传、引导、服务”方针,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档案工作,为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服务。重点对钱江新城开发公司、西泠印社集团、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杭州金地自在城公司、滨江盾安集团等企业进行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加强登记备份和知识产权、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档案管理。二是强化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对萧山保税物流中心项目、杭州紫之隧道工程等18个建设项目进行执法检查,确保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依法、规范。加强与重大建设项目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跟踪指导xx市庆春路过江隧道工程、杭甬运河杭州段航道改造工程、杭州江东大桥、华为二期等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确保齐全、完整。今年全市有23个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通过档案专项验收。三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帮助指导193个行政村成功创建省、市级示范档案室。积极推广萧山等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程试点经验,利用镇、村数字档案室和农村基层信息查阅点,将档案文件和政府公开信息服务延伸到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全市30多家乡镇完成信息共享工作。四是着手启动社区家庭建档工作。继续开展村(社区)示范档案室和规范化档案室创建活动,积极与市民政局、市级机关妇工委联系沟通,在全市下发开展家庭建档活动的通知,编辑《家庭建档指南》,制作专题宣传展板,并到相关社区进行家庭建档咨询和指导。二、抓开源促升级,馆藏结构稳步优化一是档案登记备份有序开展。下发《关于开展国家专业档案登记备份的通知》,将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等32家单位列为第一批登记第1页共7页备份单位,开展列入目录范围专业档案的登记工作。已完成登记电子业务档案系统35个,并根据各单位专业档案的价值和国家档案灾害防治要求,对相关档案的安全管理现状、保障体系进行评判,出具备份处置意见13份。积极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对市城管委、钱江新城管委会、杭州师范大学、建兰中学等单位创建数字档案室进行指导,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规范和有效管理。二是档案接收依法合规。全年共接收进馆档案28个全宗36045卷,194281件,影像页691129页。开放鉴定馆藏纸质档案12157卷,完成影像页开放鉴定共290777页,复检21800页。上传到国家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系统平台27129条文件级数据,影像页44484页。三是征集活动成果喜人。组织开展第七届“杭州印象”纪实摄影作品大赛,征集到反映杭州百姓家庭生活及情感记忆的照片4200余张。个人捐赠档案工作取得喜人成绩,接收到老干部档案550余份、知青档案资料200余份、家谱六套13本。征集到清代早期刻印本《应试诗料笺释》等藏品合计310类776件,有关杭州民国时期档案资料1000多页。三、抓特色促品牌,文化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一是记忆工程日益深化。积极开展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和“企业记忆之窗”示范点创建工作,xx市新叶村等5个行政村(乡镇)被命名为省首批乡村记忆示范基地,xx市诸佳坞村、xx县芦茨村等8家单位正积极创建中。娃哈哈集团等3家知名企业被评为省首批“企业记忆之窗”示范点,xx华日公司、xx航民集团等单位“企业记忆之窗”正抓紧筹建中。同时,挖掘、整理北宋以来我市教育类档案记忆资源,开展《杭州教育记忆》编纂工作,现已完成核稿并交出版社。二是编研成果渐成体系。《民国xx地形图》收集整理了民国时期绘制的xx五万分之一比例尺地形图345幅,已完稿付印。至此,我局已形成“杭州古旧地图”类编研项目系列。《杭州交通寻踪》反映了杭州有史以来,尤其是近现代杭州交通发展和建设情况,是“杭州档案”类编研项目系列丛书之一,现已完稿。《杭州通鉴》现已报送编委会终审。三是展览活动紧贴中心。与xx市援疆指挥部联合主办的《杭州援疆成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