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山东省青岛胶州市第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2.位于印度洋板块上的陆地有A.澳大利亚大陆B.马达加斯加岛C.新加坡D.中南半岛3.我国吐鲁番盆地,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4.下列词语,从地质作用的观点看,正确的是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坚如磐石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③D.①④⑤5.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B.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6.下列板块之间属于消亡边界的是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7.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读板块示意图,完成8-9题。图18.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A.①B.C.③D.9.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山活动,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A.aB.bC.cD.d图2中甲地曾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完成10-11题。1图210.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边缘碰撞带B.位于板块张裂带C.位于板块内部的断裂带D.位于大洋海沟处11.乙、丙两地未来的变化趋势是A.距离越来越近B.距离越来越远C.距离不会有变化D.形成高大山脉读图3,回答12-13题。图312.该种地貌A.迎风坡坡度陡B.背风坡坡度缓C.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D.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13.下列省区中可能有该种地貌的是A.黑龙江B.新疆C.四川D.山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国,随着需求的增加,石油进口量还将继续增长。近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持续走高。据此并读图4回答14-15题。图414.该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由甲至乙一线多点采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岩石年龄分布为A.老—新—老B.新—老—新C.无规律D.新—较新—较老—老15.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从甲乙中间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E、F、G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A.天然气水石油B.水石油天然气C.石油天然气水D.天然气石油水2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5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6~17题。图5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风力堆积作用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17.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A.沙尘暴B.水土流失C.滑坡D.土地荒漠化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18-20题。图618.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19.丙侵入岩脉应属于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20.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A.石灰岩B.大理岩C.花岗岩D.玄武岩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21-22题。图7321.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A.山脊向斜B.山脊背斜C.山谷向斜D.山谷背斜22.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该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读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23—25题。图823.关于图示各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一侵入岩B.②一喷出岩C.④一变质岩D.⑤一岩浆24.图中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A.③→②→④→⑤B.③→⑤→①→④→③C.③→①→④→③D.②→④→①→⑤25.从地质构造和埋藏条件看,下列各处可能形成的相应矿床是A.①一天然气B.②一煤炭C.④一大理石D.②一化石二.综合题26.读图回答:图9(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