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细说红楼梦第四回(下)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心如止水的李纨在第三回里,黛玉跟宝玉见了面以后,就在贾府住下来了。第一个晚上,她一个人在碧纱橱里哭,让一个叫袭人的丫头发现了。袭人本来是贾母最得力的贴身丫头,后来因为疼爱宝玉,就让她去照顾宝玉了。有一句诗是“花气袭人”,宝玉就给她改名为袭人。袭人发现黛玉一个人在哭,就问她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黛玉说我才第一天来,就招惹宝玉摔了玉,以后日子还这么长久,不晓得怎么办。袭人说宝玉每天都要惹事的,你要是为这个哭,将来会没完没了地哭。第三回结尾点出黛玉自怨自艾的个性,她总觉得自己给别人添了麻烦,总觉得自己带给别人不安,常常一个人垂泪。第四回中,黛玉进贾府的第二天早上,她给贾母请完安,又到王夫人房里请安。她发现王夫人很忙,在看一封信,原来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家出了人命官司。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也不懂人命官司到底怎么回事,也不太方便打扰王夫人办事情,就到李纨那里去了。作者借着这个机会,介绍了一下贾珠的太太李纨。李纨是十二金钗中的一位。她是贾府女性当中最守传统妇德的。这里有几句话带出李纨:“姊妹们遂出来,至寡嫂李氏房中来了。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作者介绍李纨说:“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有点像今天的国立大学,它是国家最高学术单位,“国子监祭酒”有点像大学校长。李纨家是一个书香世家,“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守中承继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事迹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这里很明显地点出李纨家的家庭观念其实很传统,她的三从四德的个性跟家里的教育很有关系。“取名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闻无见。”在十二金钗里,李纨几乎是完全没有自我的表现。她后来进大观园,也是贾母让她去陪着这些弟弟妹妹读书而已。李纨是十二金钗中一个特别的人物。她的人生是悲剧性的,才十几岁就已经心如止水,没有任何欲望,激不起任何波澜。作者接下来笔锋一转,开始谈贾雨村。贾雨村的难题第四回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贾雨村上任伊始,就遇上了一桩人命官司。他刚开始觉得官司非常简单,只要把凶手抓来问罪就可以了。雨村大怒,讲出来的是非常粗的话,他说:“岂有此放屁的事!打死人命白白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人拿来拷问。然后就准备发签。古代抓人时要拿着签,就是令牌,相当于现在的逮捕令。“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古代的城都有城门,晚上都会关城门,在城门上会贴通缉犯的画像,把他们的名字写岀来,叫做海捕文书。动海捕文书,等于布下天罗地网。这里特别提到,他要发签的时候,案边立着的一个门子使眼色,不令他发签,他就退堂了。下面这一段就讲到雨村在密室里跟这个门子的对话。雨村觉得门子十分面善,一时想不起来。门子就笑了,他说:“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便忘了我了?”那个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岀身之地竟忘了。”这个“岀身之地”,是指他们八九年前都住过的葫芦庙。“‘把岀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了?'雨村听罢,如雷震一惊,方想起往事。”雷震一惊,才记得这个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葫芦庙被火烧了以后他无处安身,本来要到别的庙去修行,继续做和尚,可是又难耐清冷的境况。这个门子大概本来就六根不净,而且也年轻,就趁机蓄了发,做了门子,不再做和尚了。“一时间雨村那里辨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是故人。'又让坐了好谈。”贾雨村是大官,这个门子是衙役,贾雨村叫他坐,他不敢坐。门子的反应非常有趣。下面几段也许我们看小说时容易忽略掉。雨村跟他说:“贫贱之交不可忘,你我故人也。”又解释说,这里是私室,不是在外面,所以不要守这些礼节,我们要好好地长谈,岂有不坐之礼。“这门子听说,方告了座,斜签坐了。”意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