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课文探究】???整体理解?1.本文谈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在这一问题上,持怎样的观点?2.本文标题"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3.仔细阅读课文后请说说在"人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这一论题上,作者有哪些观点?4.第五段中作者认为"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请从文中找出他这样说的依据。5.在六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深意"在此应怎样理解??鉴赏运用?本文阐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请从中选择一点,谈谈你的看法。【迁移拓展】热爱自然,但不应妄自菲薄--对课文《敬畏自然》的一点质疑近日读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课文《敬畏自然》,对作者极度热爱自然的虔诚十分敬佩。文章提出了所有生物平等、人类要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自然等观点,不乏理据,而且语言幽默优美。然而,文章里面的一些议论难免让读者感到过于偏激,对人类的能力作出了过分而不太必要的贬低。作者认为:看着人类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地笑。文章对人类为自己的一些高科技而沾沾自喜大肆讥讽。但笔者觉得,人类有理由为自己创造的成就而高兴,就算是"沾沾自喜"也不为过。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可谓白手起家,祖先们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凭借不屈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作为其子孙后代,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以"大自然"的身份,来贬低蔑视前人创造的辉煌,把自己形容成"无知的孩沙陇中学八年级语文科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中)1子"更是不必要的"谦卑"。即使如作者所言,大自然是母亲,人类是小孩,难道母亲不会为孩子哪怕是一丁点进步而高兴?有哪位母亲为孩子的成绩和抱负而感到可笑的?现在教育界十分推崇赏识教育理论,道理是应该让孩子为成绩而自信,同理,人类通过自身努力,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断进取,其成绩来之不易,当然应该高兴、值得自信,而绝不应该被认为狂妄。后文的一个观点显得更莫名其妙:"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这个看似非常辨证的"历史观",本人却觉得十分幼稚,甚至有违历史发展规律。纵观人类历史,无论是从猿到人,还是从古人到今人,人类的知识、经验与技能都是一点一滴地累积、一代一代地传授下来的,没有前人的探索经验、失败教训,就不会有今天人类的成就。如果我们每一代人都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忧谗畏讥"、不思进取,想必人类社会是不会进步的。尽管我们的科学可能会被一万年后的人们看作幼稚,但我们都必须继续"幼稚",继续在任何未知的领域探索真理。惟有这样,人类社会才有进步,才有机会被后人"嘲笑"。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今天的"神舟五号"升空相比,其进步程度无疑是不可同日而语,但谁会觉得当初先人的发明是幼稚无知的呢?也许是作者太注重别人的看法了,无独有偶,作者还考虑到了宇宙其他高等生物对人类的嘲笑。"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宇宙高等生物)看来也不过尔尔。"这显然是"莫须有"的批评。我们中间的伟大人物,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受到我们的景仰和尊重,是不得拿来开玩笑的。我们为作者写出这种"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而感到耻辱和有损尊严。即便有外星人比我们厉害,我们只有摒弃"崇洋媚外"的心理,才有可能同心协力超越对手,此时我们尤其需要伟大人物;况且,笔者从不认为我们需要苦苦追寻从未发现过的想像中的"外星人",科幻小说可以凭想像去描绘他们如何厉害,但我们犯不着为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的智慧生物而杞人有天,我们更不必为他们的可能存在而那么温顺谦卑地自贬。最后,尽管《敬畏自然》的作者呼吁人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立意是好的,然而笔者认为,自然可敬,但不可畏。人类是地球上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保护自然,从而最终保护自己。只有这样,人类才算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才能以主人翁的精神立足自然、爱护自然。不知作者以为然否?1.找出本文作者的中心论点。2.本文对《敬畏自然》一文的哪些观点提出了置疑?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