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内部分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实线N:第一册第三单元[IETHIRDUNIT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最新考纲】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壳物质循环。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4.大气受热过程。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7.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解读】1.结合景观图或区域图示,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2.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现实,以等值线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风向图为载体,考查等压线的判读、热力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结合特定条件下气象数据或气象图像资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判别、特点及其影响。4.结合区域判读或有关资料,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基召般1识自主学习_优代整合牡序识记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⑵分层名称特征界面A层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千米ab古登堡界面B层———:~厚度约2800千米,上部存在c,是岩浆主要发源地C+D层地核分C外核、D内核2地质作用'b+c表示外力作用d表示2.岩—(1)构成:地壳与以上的地幔部分。图中字母。(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巧学速记】地壳“厚薄”歌大地厚,海洋薄——海陆差异;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异。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类型形成常见岩石A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冷凝形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B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形成、砂岩、页岩C岩咼温咼压下原有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板岩、片麻岩a表示e表示3.循环意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地球上丰富的(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3)实现了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重点难点・突破解疑考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特点【典例导入】1.(2011.大纲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下题。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疑难剖析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平均17(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下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地幔大考点二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典例导入]2.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据此回答⑴〜(2)题。(1)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A.表面有大量气孔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C.含有动植物化石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疑难剖析]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类型形成特点用途U-i岩浆岩侵入J-L4石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冈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牛产的原料喷出J-L4石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积物颗粒的大小取决于外力搬运的强弱。(2)引起岩石变质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主要来自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考点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典例导入】3.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解读图表*方法技巧代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①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②J-Lj2JZ7t-U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