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若干代表人物1.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捷克人。1592-1670。在他38岁那年即1632年他的最著名地代表作《大教学论》出版,在这里他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主张。所谓“泛智论”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这里的“泛”是指一切知识;另一层意思,“泛”是指一切人。因此,泛智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2.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洛克,英国人,1632-1704。代表作是《人类理解论》和《教育漫话》。《教育漫话》是一部教育名著。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是具有道德、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的人。而且他认为绅士教育不能在学校中进行,他的教育理论是家庭教育理论。在《人类理解论》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指出:“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人心如白板,理性与知识都从经验中来,另一个来源就是反省。3.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1712-1778。代表作是著名的《爱弥儿》。他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和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实施自然教育,就是按照儿童的自然进程,以适合儿童的“内在自然”或天性进行教育,这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4.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思想。瑞士人,1846-1827。他就是,他一生献身教育,办了多所学校。2月17日他病逝,他的碑文是:“新庄贫民的救星,斯坦兹孤儿的父亲,布格多夫初等学校的创立者,伊弗东的人类教育家┅┅毫不利己,一切为人。”要素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为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智育的要素是数目、形状、语言。儿童通过计算来掌握数目,通过测量来认识形状,通过说话来学习语言。因此,智育应该注重儿童在数目、形状和语言这三者“从模糊的感觉印象到准确的感觉印象,从准确的感觉印象到清楚的映像,再从清楚的映像到明晰的观念,从而实现整个心理的发展的过程。智育教学要有循序性,要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在各科教学中,建构了要素教学法理论,对后来的教学论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5.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德国人,1776-1841。1806年,他的著名的《普通教育学》出版,有些学者把这本书作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性著作。赫而巴特把“知”放在首要地位,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知”的基础之上,故称“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他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构成传统教育特征的五段教学法就是他在《普通教育学》中建构的。他首次把教学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提出了教学阶段论。后来他的弟子们在推行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的赫尔巴特运动中,把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论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在全世界传播,影响深远。6.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宾塞。1820-1903。从1854年起连续发表了四篇论文,阐述自己的教育见解,激烈地抨击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1861年5月,这四篇论文汇集成书出版,题为《教育论》,他也因此书而闻名于世。古典主义教育就是绅士教育,是装饰先于实用的教育。他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他认为有价值的知识是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的知识。他的结论是科学知识最有价值。他认为,无论哪种活动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科学,它可以有效指导人们的各种行为,可以保证人们过上完满的生活。7.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前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是在前苏联建国初期,马卡连柯在教育由流浪儿组成的高尔基少年工学团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活的教育理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思想原则。他的代表作是《教育诗》,还有改编的同名电影。8.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产的教育理论。在此前美国的教育从制度到思想都是从欧洲引进来的。实用主义是地道的美国货。实用主义是一种哲学流派,特别重视实践,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杜威,他在芝加哥大学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实践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他反对教育是未来的准备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儿童的生活,是儿童经验的改造,是儿童的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