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背诵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0、1---1952)新中国政权巩固(①抗美援朝②土地改革)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目的是筹备建国任务,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1)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第2课最可爱的人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2、战斗英雄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眼)、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第3课土地改革1、土改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意义:1、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第二单元社会主义的探索(成就1953-1956;失误1958——1976)1第4课工业化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任务: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一五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3、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2、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两次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模范人物: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人民好战士——雷锋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3、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时间:1978年底内容——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2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