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做大做强创造特色优势——关于农业经济特色发展的汇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研究比较自己的优势,围绕优势做大做强,创造特色产业,这是X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根本所在。近年来,X区委、政府把蔬菜作为自己的强势产业,大力实施“蔬菜战略”到X年,蔬菜种植面积已达X万亩,总产量达X亿公斤,平均亩产X公斤,蔬菜商品率达X%,其中省外销售量X亿公斤,蔬菜销售收入X亿元,全区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X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X元的X%,初步奠定了蔬菜在农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X的农村经济要实现超常规、大跨越发展,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蔬菜战略”的基本思路,继续强力推进,实现做大做强。为此,我们提出“内抓思想再解放,外学X大手笔”。国庆节期间,我们组织乡镇领导、农口各局和部分村干部、蔬菜专业大户再次到XX学习取经,白天学习参观,晚上对比讨论,深深感到,纵向看自己,年年有进步横向比人家,差距大的令人坐不住。XX万亩耕地,蔬菜面积就达X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达到X万亩,总产量X亿公斤。坐车参观人家的日光温室、大棚,四、五个小时走不出来,高处了望,宛如汪洋大海。从这里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规模。在X有一句话,叫“没有买不到的菜,没有卖不了的菜”,成为辐射全国最大的蔬菜聚集扩散地学习X经验,全区上下形成共识,把蔬菜文章做大做强,以菜兴区,以菜富民,必须拿出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我们初步确定了一个大目标,就是三年内把蔬菜搞到X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达到X万亩。我们这样来确定自己的农业产业化目标,一方面是学习XX解放思想的认识成果,另一方面也是比较自己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的理性选择。从自然资源的优势看,X拥有耕地X万亩,其中水地占X%,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光、热、水等自然资源适合蔬菜周年栽培生产,特别是X、X、X月份的气候为茄果类、根茎类、甘兰类蔬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冬春雪雨少,光照充足,为日光温室、大棚等保护地生产,为开发北方淡季蔬菜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条件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有利于我们打好“无公害、反季节、高品质”三张牌,做大蔬菜产业的文章。从市场竞争的优势看,目前粮食生产供大于求,加入世贸以后,我们的粮食成本远远高于国际成本,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挑战,而蔬菜由于是劳动密集性产业,再加上储藏、保鲜等方面的特性,市场回旋余地和空间较大而且效益是粮食等农作物的X到X倍,发展蔬菜具有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从区位构成的优势看,X地处三晋腹地,交通比较便利,可以成为辐射华北、东南沿海最理想的蔬菜货源基地和聚集扩散地。从历史积累的优势看,历史上X东阳白菜长凝蒜,峪头南瓜张庆葱,在晋中一带就久负盛名,具有悠久的蔬菜种植传统。特别是近年来政府的推动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工作积累。所以,我们认为X具有把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历史和现实的条件、自然和人为的基础。把蔬菜文章做大做强,做出一片大产业,关键是把握四条:第一,在工作思路上,“片面”多一点,“全面”少一点。我们产业化的文章之所以没有做大,吃亏就吃在我们思维太“全”,面面俱到,满面开花,什么也怕丢了,老怕不全面,粮、牧、果、菜齐头并进,平均使用力量。但我们的时间有限、财力有限、精力有限、资源有限,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什么都重要,等于什么都不重要。所以,必须集中力量抓重点,抓住重点求突破,实现突破促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宁肯“片面”一点,也要舍弃“全面”。突出重点不仅体现在思路上,而且也体现在产业布局上。我们不要求每个乡镇都抓蔬菜,搞什么消灭“空白点”,“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而是根据乡镇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平川水地抓蔬菜,山区丘陵上红枣”,平川水地也是先抓条件好的,先抓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重点突破,连片扩张,滚动发展,带动全局。目前,全区已形成王杜、东白、小赵、小东关等X个连片的规模温室蔬菜基地。第二,在工作力度上,“顽固”多一点,“灵活”少一点。思路明确以后,一定要扭住不放抓落实,要“顽固”一点,有“执著如怨鬼,纠缠如毒蛇”的精神,排除任何干扰,不管外面吹什么风,心中自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