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武汉智慧城市概念设计方案终稿第一章国内外智慧城市案例分析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计算和通信越来越像水、电一样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信息网络越来越类似于电网、水网等通用型公共基础设施,个人、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将更加频繁地基于信息网络展开活动。特别是在当前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加速推动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进展战略,并将此作为应对后危机时期提振经济信心的重大国策和科技引擎。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进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进展新模式,其本质是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广泛的联接、更加集中和更有深度的计算,为城市肌理植入智慧基因。智慧城市是当今发达国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探究实践,是我国新一轮城市进展与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必定途径。面对当前智慧城市进展的重大机遇,宁波、佛山、上海、南京、北京等城市积极部署,率先推出了智慧城市进展战略。加快推动武汉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武汉培育新增长点、提升城市进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探究智慧城市进展规律、引领带动中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一、宁波智慧城市案例分析(一)宁波市基本情况宁波市位于浙东,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浙江省经济中心,全市面积共9365平方公里,人口约571万。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25.8亿元,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中心城区已经超过13000美元,是浙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江省第二大经济城市。目前,宁波市已形成以港口为龙头,以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组成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成为了浙东的交通枢纽,并且宁波港已进入世界港口前六强,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202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增幅均居全球海港之首,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宁波已形成了传统优势制造业、临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其中传统优势产业,如服装、塑机与塑料加工、家电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临港制造业进展迅速,形成了石化、能源、钢铁、修造船等为支柱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大多通过传统产业内部的创新获得进展,主要有光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与信息三大产业。宁波市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进展迅速,作为国家无线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基于3G的无线宽带网络已基本覆盖整个市区,WiFi热点已覆盖主要人员聚集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逐步普及,互联网带宽出口达到580G,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36万户。宁波市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为了进一步巩固其战略地位,抓住新一轮城市建设和产业进展进展的机遇,2024年9月率先提出了建设宁波智慧城市的战略决策,在未来10年内投资100亿元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目前,宁波智慧城市规划已制定完毕,相关政策的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讨论,及具体任务的推动等已全面展开。(二)宁波智慧城市内容介绍1、宁波智慧城市概念宁波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加速进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更加广泛深化地推动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和智慧人文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进展的新模式。在规划中宁波市提出了智慧城市主要任务是建设十大智慧应用体系和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十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智慧应用体系包括: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包括: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业总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