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多为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等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你一定会听见的》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这一组文章,可以在提高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领会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来引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学法提示】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搜集、运用资料来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设计教师:牛立军课型:讲读新授课使用日期:【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快速阅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说明语言。4、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学习重点】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学习时间】2课时【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2.走近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清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3.事理说明文是一种文学写作形式,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写作事理说明文需要遵遁三个原则:了解事理、安排写作顺序、选用合适的说明方法。第一课时要点:整体感知,重点完成学习目标1、2。导学过程使用备注一、课前自主先学1.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圈画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理解并会默写;(2)理清文章层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3)带着课后“研讨与练习”的问题阅读课文,并尝试回答。二、课中互动学习(一)学习活动1:预习检测(1)字词积累:簌簌()匿迹()农谚()翩然()yùn()育méng()发róng()化海táng()2解释下列词语,并口头造句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活动指导:注音全部正确的小组加1分,解释造句优秀加2分(二)学习活动2:筛选重要信息(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活动指导:找出相关节次,准确筛选重要信息。(三)学习活动3:梳理文章结构1.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说明顺序段)。第一部分(~段)清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第二部分(~段)。第三部分(~段)。第四部分(~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3.6~10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活动指导:理清说明文的结构,首先要明白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然后抓住关键节次内容与一些标志性的词语,理清文章的结构。三、总结一下本节课识记了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等四、课堂检测题:1.衰()草连天——鬓毛衰()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2.口头说说本文的结构: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要点:能够准确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导学过程使用备注清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一、课前自主先学:1.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语言给你整体的感受是怎样的?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3.结合例句,归纳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二、课中互动学习学习活动一:说明方法及作用请你分别从文章中找出下列说明方法发句子,并分析作用:A举例子句子:说明方法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