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物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没有施力物体B.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可能存在力的作用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的作用力在前,乙对甲的作用力在后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滑动,长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此时长木板受到的地面摩擦力大小为()A.μ2mgB.μ1MgC.μ1(M+m)gD.μ2mg+μ1Mg3.如图所示,圆弧形货架摆着四个完全相同的光滑小球,O为圆心。则对圆弧面的压力最小的是()A.a球B.b球C.c球D.d球4.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改变木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发现当θ=30°和θ=45°时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恰好相等,则物块A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12B.22C.32D.25.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A.在第8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B.在第4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C.在第2s末到第4s末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最大D.在第4s末和第8s末在同一位置上6.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木块P和Q,水平力F推动两个木块做匀速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受3个力,Q受3个力B.P受3个力,Q受4个力C.P受2个力,Q受5个力D.P受4个力,Q受6个力7.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N和3N,不计弹簧秤、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则弹簧秤所受的合力和弹簧秤的读数为()A.0、3NB.7N、3NC.0、6ND.7N、6N8.如图所示,建筑工人通过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将一重物缓慢吊起,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计滑轮与绳的重力及摩擦,则()A.绳子的张力逐渐变小B.绳子的张力先变大后变小C.人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变小D.人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变大9.三个共点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下列每一组力中合力可以为零的是()A.2N,3N,4NB.4N,5N,10NC.10N,12N,21ND.10N,10N,10N10.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向上匀速运动,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θ角,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关于此过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重力、摩擦力、支持力的作用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分力C.由于惯性,物体不需要摩擦力的作用就能向上匀速运动D.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μmgcosθ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11.如图所示,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依次经过a、b、c、d后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m,bc=1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A.a=1m/s2B.vc=3m/sC.vb=2m/s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12.如图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壁之间,更换水平绳OA使连接点A向上移动而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则在A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A.绳OB的拉力逐渐增大B.绳OB的拉力逐渐减小C.绳OA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D.绳OA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6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D.用几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