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浦区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等级考质量调研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卷2017.4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考号、姓名、学校,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③太阳系其他行星各行其道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2.发生日食时,月影投影在地球表面,自西向东扫过地球上的部分区域,形成日食观察带。月影自西向东移动的原因是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月球自西向东公转C.月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自西向东公转3.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地球卫星,与赤道上对应的点相比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4.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北半球冬至日的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5.某景区山体岩石中发现三叶虫化石,则保存该化石的岩石名称为A.玄武岩B.石灰岩C.大理岩D.花岗岩6.右图中▲表示地震发生地,则甲、乙、丙三地均位于A.B.C.D.甲乙丙—2—A.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7.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土桥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B.海蚀桥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C.喀斯特溶蚀桥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D.风蚀桥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8.右图为澳大利亚气候图,图示“●”地区可观赏“飞沙入海”的奇景,即: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这种奇景的形成原因是当地气候干旱A.在信风的吹拂下飞沙入海B.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C.中纬西风的携沙能力强D.沿岸寒流侵蚀作用强9.读下图,判断下列气候类型与序号相对应正确的是A.①热带稀树草原气候B.②温带海洋性气候C.③热带雨林气候D.④温带季风气候10.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其水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关于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流方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在南半球呈逆时针B.环流方向在北半球呈逆时针,在南半球呈顺时针C.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只存在于北半球D.环流的东侧为寒流,西侧是暖流12.一个地区的光照资源与其纬度、气候和地形有关。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气候相对干旱的塔里木盆地B.海拔相对较低的四川盆地①②③④—3—C.纬度相对较低的海南岛D.空气相对稀薄的青藏高原13.为了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该政策带来的积极意义有①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③减轻国家负担④放弃计划生育政策⑤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④⑤14.除了城市公共事业用地必须在确定的位置外,土地属于哪种使用方式取决于A.各种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高低B.各种活动的重要程度C.政府对各种活动的支持程度D.各种活动的地租支付能力15.对大城市功能区中CBD(中心商务区)描述正确的是A.应布置在城市中心,靠近居住区B.应布置在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带C.应布置在居住区中心,靠近工业区D.应布置在风景优美,靠近货源地16.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化水平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B.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低C.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D.发展中国家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17.河西走廊曾经被称为我国的“塞外江南”,随着全球变暖,祁连山冰川面积快速缩小。目前河西走廊不再大面积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造成该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是A.水源B.政策C.地形D.市场18.日本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