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铜管生产工艺有关的材料学问题马宗理1.熔铸中的一些问题1.1凝固与结晶凝固:液固的过程固:非晶体:玻璃、石蜡、无定形碳、快凝(急冷)金属(金属玻璃)晶体:所有金属,大多数矿物,其原子排列有规则“点阵”,共有七大晶系,十四种晶体点阵;金属晶体,离子化合物晶体,共价晶体等,又发现液态晶体液晶,常见金属晶体有三种:(图1)a、体心:Fe、Cr、Mo、W、Nb、Tab、面心:Aa、Ag、Pt、Rh、Ae、Cu、Ni、Fe(高温)c、六方:Zn、Ti、Mg、Cr1.2金属的结晶(凝固):两种过程组成:(1.)形核(生核),晶核的生成。均质形核:液态金属中无序原子出现一些原子规则排序的区域(相起伏)晶核→晶胞→亚晶→晶粒异质形核:液体金属中未熔的质点(杂质、合金元素),铸型(结晶器)的内表面作为核心→晶核→晶胞→亚晶→晶粒形核需要有过冷度—实际凝固温度与熔点之差成为过冷度。均质形核需要的过冷度大。异质形核需要的过冷度小。铸件凝固主要以异质形核方式进行,过冷度不超过20℃。(2)晶粒长大:①金属的液/固界面前沿液相的过冷随隔离相界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亦即温度梯度为正值时:a、对液/固界面是光滑界面的晶体,生长表面是台阶状(半金属、半导体、无机材料属于此),组成台阶年面的是固态晶体的一定晶面,与熔点(Tm)等温线呈一定角度(相交),因有明显的择优取向,界面推移是垂直于一定的晶面进行的,故表现为台阶形态。图2b、对液/固界面是非常光滑界面的晶体,生长表面是平面状(金属属于此),与熔点(Tm)等温线平行。②金属的液/固界面前沿液相的过冷度随离相界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亦即温度梯度为负值时:相界面上产生的结晶潜热既可通过固相,也可通过液相而散失,则具有非光滑界面的晶体的平面状的液/固界面就不再保持稳定,会转化成一系列伸向过冷液相中的结晶轴,使晶体以树枝状方式长大,得到树枝晶。纯金属凝固不易得到树枝晶,只有在结晶前沿的液相中具有负的温度梯度时才会出现树枝晶,而合金则很常见树枝晶,这是由于合金存在成分过冷的影响。所以,应知道有两种过冷:a、热过冷:如前述Tm不变,T实际变,出现过冷。b、成分过冷:凝固过程中,T实际一定,Tm变,(由于液相中溶质分布发生变化)而出现过冷。树枝晶的晶轴前伸方向:a、散热方向b、晶体的晶向(面心立方为〈100〉)。1.3金属凝固(结晶)后的晶粒大小晶粒大小受凝固时形核率N,长大速度Z的影响,故:a、过冷度(冷却速度)上升,使N/Z上升(核多),晶粒细。b、变质处理,加难熔的形核剂,或加可熔的促进形核物质,使晶粒细。c、振动:机械振动、超声振动、电磁震动。振动使枝晶尖端破碎,形成新核心,使晶粒细。另外,振动提供形核功,使N上升。1.4铸造宏观组织通常,液体金属进入结晶器(铸型),与结晶器型壁表面接触,产生强烈过冷,在接触的薄层中,产生大量晶核,晶核迅速生成,互相接触,形成细晶区。细晶区前沿的液体过冷度减小,形核变得困难,此时热量的散发垂直于型壁,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晶体沿着与散发方向相反的方向择优生长,形成柱状晶;(纯金属时,固/液界面前沿的液体一般具有正的温度梯度,故柱状晶前沿大致呈平面生长;若是合金,具有较宽的凝固温度范围,结晶前沿的液相中会出现成分过冷,使过冷度变大,柱状晶将通过树枝状方式生长,但柱状晶树枝晶的一次晶轴仍垂直于型壁)。随着柱晶的不断生长,在中间的液体金属中将形成中心等轴晶区,这是由于中心的过冷度越来越大,一因浇注的液体金属将细晶区的部分晶体冲入中心,二因已凝固的小晶体下沉(固体比重大),三因枝晶部分熔断,成为籽晶并长大,阻止了柱晶发展而形成中心等轴晶区。对于连铸的铸坯(棒坯),其宏观组织如图3所示。对TP2连铸管坯,其宏观组织如图4所示。一般,力求得到晶粒细小,致密,均匀的结晶组织。柱晶和等轴晶哪个好?对不同金属,有不同的要求。对钢铁,一般不希望有柱状晶,因为柱状晶接触面(交晶面)较脆弱,常聚集易熔杂质和非金属夹杂,热加工时易沿这些界面开裂;相反,等轴晶无择优取向,无脆弱分界面,取向不同的晶粒互相咬合,裂纹不易扩展。对于纯度较高,不含易熔杂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