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非常荣幸参加这次评选活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一、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比较感性,理性思维欠缺。对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不是十分理解的。二、教材分析㈠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三大改造》是八年级历史二单元课属于中国近代史内容。本文讲解了两大个知识点。本课既和前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3课《土地改革》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后面第6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很好的铺垫。为学习下一单元奠定了基础。从长远的角度看,这节课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法,对学习整个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历史都有深远的影响。㈡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的方向,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能力的目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知识目标: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处理展示的过程,学习从多种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分析、整合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课堂进程中自始至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通过对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㈢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从学生角度出发,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刚刚接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对于类似的探究性问题的学习一方面不是很感兴趣,另一方面自身的分析、总结能0力有限,所以,更应该在此方面加强锻炼。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初二学生分析、总结时也不容易把握准确。所以,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本课难点。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三、教法学法教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导而不牵”、“活而有序”等教学思想。教学中体现了由重“教”到重“学”,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结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初一学生的特点,采取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历史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合作中探究,在活动中成长的理念,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学习的能力。说学法本节课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不仅学会而且会学。针对初一学生重形象思维、知识体系松散和求知欲强等身心特征,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这节课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学生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