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的听课与评课黑龙江省林甸县第四中学李梓萌一.教学实录(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现在坐在大家身后的是来自哈尔滨、牡丹江、大庆市四县五区的领导和老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来到咱们“温泉之乡”好吗?生:好!(生热烈地鼓掌)师:大家愿意在这节课中展现我们第四中学的风采吗?生:愿意!师:接下来我们欣赏几幅图片。(屏幕展示景美、情美的图片,学生观赏画面)美吗?生:美!师:景美、情美令人陶醉,屏幕上的话更给人启迪。我们共同读一遍好吗?(屏幕展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乏爱,而是缺乏感受爱的心灵。生齐读。)老师把这句名言送给大家是为了让大家学会什么?生:发现美,感受爱。师:非常好!发现和感受会让我们的阅读更丰富、更深刻,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在发现和感受中去学习,我们一起走近黄飞的小小说《甜甜的泥土》,去了解一个独特的故事,结识一些似曾相识的人物。(板书课题)师:有目标,我们的行动才会有方向,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的。(屏幕显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故事情节,了解小小说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写法。2.能够抓住细节,具体分析人物形象。3.感悟伟大的母爱,进一步体会人间至亲至爱犹如宽广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二)合作探究,感悟亲情师:大家都做预习了,是吗?我们来做几道非常简单的小题,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我们以抢答的方式进行,老师还给答对同学准备了奖品。看谁先得到。(屏幕显示:①.生字生词②.整体概括: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故事。)(生积极参与抢答,师发给学生奶糖、玩具猪、足球等电脑图片,作为奖品。)师:从答题情况来看,同学们扫除了阅读障碍,知道小小说讲的是一包奶糖融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大家对这篇小小说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但读一篇课文与认识一个人是一样的,仅有一面之交和初步印象是不够的。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谁想为大家朗读这篇文章,老师已经准备好了音乐《秋日私语》。其他同学认真听,听过朗读之后用“分层概括”的方法来说故事。具体要求是找出贯穿全文内容的线索。再试着用几个动词将这个线索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屏幕显示:分层概括)(一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听后归纳)师:让我们交流一下刚才的问题。找出贯穿全文内容的线索。众生说:奶糖。(板书:奶糖)师:奶糖自始至终出现在文章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我们再试着用几个动词将这个线索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先说“送奶糖”,大家接着说。生:吃奶糖,分奶糖。师: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了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生:传奶糖。生:分奶糖、吃奶糖、藏奶糖。师:“藏”字的动感不够。生:埋奶糖师:对,是把奶糖埋在雪堆中的。第二天……生:挖奶糖师:好,最后他怎么尝到甜甜的泥土的味道的?生:舔奶糖师:多么形象,一个八岁孩子的动作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了。(师分别板书动词:送、传、分、吃、埋、挖、舔。)师:用分层概括的方法我们理清了小小说的故事情节,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离异的妈妈与王小亮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文中除了这两个人物还涉及到其他人物吧!众生:王小亮、亲妈妈、后妈、父亲、老师、同学和传达室的老头等。师:让我们再细读文章、抓住细节,选择最感兴趣的人物,用“我最了解(人物),由文中第段(句子),可知他(她)是的人”的句式,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给同学们一些时间做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举手示意老师。(屏幕显示:细节概括及句式。)(学生再读文章并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师:很多同学准备好了,已经举手示意我了,我们开始交流吧!生:我最了解小亮的亲妈妈,由文中第2段的“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可知她是一位爱孩子的母亲。师:说得真好!你能用过去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对这一句做进一步的赏析吗?生:能。句中用了动词“倚着”,说明她站在那儿时间很久了。而且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妈妈专心致志等候放学后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