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病理学的任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一)病理学的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各种变化)、经过和转归。只有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本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随声医学科学的发展,病理学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学科。前者着重从形态的角度,后者着重从功能、代谢的角度来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虽然它们研究的角度不同,研究的方法各异,但目的是相同的。所以,这两门学科是相辅相成、彼此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为此本教材将两门学科合并,一起阐述。(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是医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习病理学必须以生物学、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为基础。学习病理学的过程,也是不断运用基础医学知识的过程。同时,病理学又为学习临床知识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放射学等打下理论与实践基础。特别应强调的是病理学与临床医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病理学可以通过活体组织检查、尸体解剖等方法,为临床各科对疾病的诊断和死亡原因的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临床各科也不断向病理学提供大量临床资料并提出新的研究课题,从而促进病理学的发展。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一)尸体解剖检查尸体解剖检查简称尸检,这是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病死尸体进行解剖,全面检查各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并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分析、判断,明确疾病的诊断,探讨死亡原因,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尸检还可以及时发现新的疾病(如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以便采取措施,控制和预防这些疾病。通过尸检积累大量科学研究资料,收集大量标本,从而促进医学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在法医案件中,尸检结果常为死因鉴定的重要依据。所以,应大力开展尸体解剖工作。(二)活体组织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是从病人活体上经手术切取、钳取(包括各种内窥镜)或穿刺取出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查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对疾病,特别是肿瘤作出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三)细胞学检查取病变组织表面脱落的细胞、穿刺抽取的细胞或混悬于各种液体中(胸水、腹水、尿、痰等)的细胞制成涂片,经固定、染色后进行显微镜下观察,作出细胞学诊断。如子宫颈刮取物涂片或胃纤维内窥镜刷片等。此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中,并对肿瘤的普查和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四)动物实验用人工方法在动物身上做急性、慢性实验,复制各种疾病模型和病理过程,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因此,动物实验在病理学研究中,是极为重要的手段。但动物与人体必竟存在许多显著的差异,所以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不加分析地应用于人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超薄切片技术和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同时,细胞培养、细胞化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形态测量技术等新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的应用,使病理学的研究已发展到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病理学的学习方法病理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研究各种不同疾病之间病理变化的共同规律,如血液循环障碍、炎症、休克、肿瘤等。各论则研究各个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的特殊规律,如高血压病、肺炎等。总论与各论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学好总论是学习各论的必要基础,学习各论必须经常运用总论的知识,两者密切相关,不可偏废。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科学,教学中分理论课与实验课。理论课是病理学知识的积累和总结,学生必须重视课堂讲授和书本阅读,并应根据每章的目标要求认真领会。实验课是通过自己亲自观察实践,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和认证,以更加牢固地掌握病理学基本知识。因此,在学习时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重视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动物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