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VIP免费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_第1页
1/3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_第2页
2/3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_第3页
3/3
《再探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基本信息对应信息技术主题T21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设计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学科化学学段九年级义务教育年级九年级案例名称《再探中和反应》教材书名:化学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20XX年6月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无明显现象或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进行实验,直观化、定量化实验结果,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对学生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本节课以氢氧化钠和盐酸这一典型的无现象实验为例,利用手持技术从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pH的变化以及反映离子浓度变化的电导率三个定量角度来研究无现象中和反应,并绘制出相应的曲线,通过分析数据,帮助学生了解除了从定性角度,也可以从定量角度来研究化学变化。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数据采集器、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计算机数据软件教学背景分析在经过《常见的酸——酸的化学性质》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利用探究的方式从反应物消失和新物质生成定性的角度研究了盐酸与氢氧化钙这一无现象实验的发生,也用到了简单的定量研究即溶液的pH的变化,本节课旨在利用手持技术拓宽学生视野,发展思维宽度,尝试用定量监测及数据分析探究化学变化的发生,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量变质变的自然规律,把定性定量结合起来,对化学反应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手持技术测量了解中和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pH的变化。2.能根据软件绘制出图像分析变化原因及趋势。3.了解研究化学反应不仅可以通过定性角度,还可以结合定量分析。4.初步认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5.能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分析与讨论。6.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教学重点:1.能够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中和反应。2.能根据绘制图像分析化学反应的阶段。教学难点:1.利用手持技术监测中和反应的发生。2.根据图像分析实验进程。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引入实验:向盛有新制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提出问题:1.如何判断反应发生了?2.如何判断一个无现象实验的发生?如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解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概念与关系。学生回答:1.通过反应现象判断。2.检验HCl消失或氢氧化钠的消失;或者利用溶液pH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研究化学变化可以从定性和定量分析。0′---5′新课题定量分析中和反应的发生:温度、pH。明确研究任务,研究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明确定量研究角度。6′---10′简单介绍手持技术。了解手持技术及组成部分。11′--12′分组实验分组完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定量分析。(温度、pH)明确分工,分组实验。利用技术手段探究学习。T21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设计13′---25′汇报汇报各组实验结果,针对于各组研究主题提出补充意见。简单介绍实际应用:在中和废水过程中用pH计检测并控制药液的加入。课堂检测。组内代表汇报各组实验情况,根据软件绘图分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定量变化,并提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利用技术手段探究学习研究结果。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26′-35′小结通过技术支持,我们从定量的角度实时快捷且直观的观察分析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对这种无现象实验的发生的验证多了一种渠道,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反应的定量研究。(图示:气压变化、二氧化碳、氧气、离子检验等)体会定量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经验,能有意识的从多角度研究化学反应。体验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36′--40′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