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中考数学压轴题集锦1、(2006浙江金华)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轴,轴分别交于A(3,0),B(0,)两点,,点C为线段AB上的一动点,过点C作CD⊥轴于点D.(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S梯形OBCD=,求点C的坐标;(3)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O,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A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直线AB解析式为:y=x+.(2)方法一:设点C坐标为(x,x+),那么OD=x,CD=x+.∴==.由题意:=,解得(舍去)∴C(2,)方法二: ,=,∴.由OA=OB,得∠BAO=30°,AD=CD.∴=CD×AD==.可得CD=.∴AD=1,OD=2.∴C(2,).(3)当∠OBP=Rt∠时,如图①若△BOP∽△OBA,则∠BOP=∠BAO=30°,BP=OB=3,∴(3,).②若△BPO∽△OBA,则∠BPO=∠BAO=30°,OP=OB=1.∴(1,).当∠OPB=Rt∠时③过点P作OP⊥BC于点P(如图),此时△PBO∽△OBA,∠BOP=∠BAO=30°过点P作PM⊥OA于点M.方法一:在Rt△PBO中,BP=OB=,OP=BP=. 在Rt△PMO中,∠OPM=30°,∴OM=OP=;PM=OM=.∴(,).方法二:设P(x,x+),得OM=x,PM=x+由∠BOP=∠BAO,得∠POM=∠ABO. tan∠POM===,tan∠ABOC==.∴x+=x,解得x=.此时,(,).④若△POB∽△OBA(如图),则∠OBP=∠BAO=30°,∠POM=30°.∴PM=OM=.∴(,)(由对称性也可得到点的坐标).当∠OPB=Rt∠时,点P在x轴上,不符合要求.综合得,符合条件的点有四个,分别是:(3,),(1,),(,),(,).2、(2006重庆)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8,BC=6.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纸片剪成和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将纸片沿直线(AB)方向平移(点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于点B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与交于点E,与分别交于点F、P.(1)当平移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设平移距离为,与重叠部分面积为,请写出与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的值,使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面积的.若存在,求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CBDA图1PEFAD1BC1D2C2图3C2D2C1BD1A图2[解](1).因为,所以.又因为,CD是斜边上的中线,所以,,即所以,,所以所以,22ADDF.同理:11BDDE.又因为12ADBD,所以21ADBD.所以12DEDF(2)因为在RtABC中,8,6ACBC,所以由勾股定理,得10.AB即1211225ADBDCDCD又因为21DDx,所以11225DEBDDFADx.所以21CFCEx在22BCD中,2C到2BD的距离就是ABC的AB边上的高,为245.设的边上的高为,由探究,得,所以.所以.又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而所以(3)存在.当时,即整理,得解得,.APCQBD即当或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面积的.3、(2006山东济南)如图1,已知中,,.过点作,且,连接交于点.(1)求的长;(2)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A,试判断与⊙A是否相切,并说明理由;(3)如图2,过点作,垂足为.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A;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C.若和的大小是可变化的,并且在变化过程中保持⊙A和⊙C相切,且使点在⊙A的内部,点在⊙A的外部,求和的变化范围.[解](1)在中,,.,..,.(2)与⊙A相切.在中,,,,.又,,与⊙A相切.(3)因为,所以的变化范围为.当⊙A与⊙C外切时,,所以的变化范围为;ABCPEEABCPD图1图2当⊙A与⊙C内切时,,所以的变化范围为.4、(2006浙江嘉兴)某旅游胜地欲开发一座景观山.从山的侧面进行堪测,迎面山坡线ABC由同一平面内的两段抛物线组成,其中AB所在的抛物线以A为顶点、开口向下,BC所在的抛物线以C为顶点、开口向上.以过山脚(点C)的水平线为x轴、过山顶(点A)的铅垂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单位:百米).已知AB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为,BC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为,且已知.(1)设是山坡线AB上任意一点,用y表示x,并求点B的坐标;(2)从山顶开始、沿迎面山坡往山下铺设观景台阶.这种台阶每级的高度为20厘米,长度因坡度的大小而定,但不得小于20厘米,每级台阶的两端点在坡面上(见图).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