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诵读经典诗文开始国旗下讲话黄璐老师们,同学们:为了让少年儿童体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小做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在开学典礼上,学校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对本学期少先队活动做了部署。为了更好的开展这项活动,学校在寒假、春节期间动员少先队员开展了讲传统故事、画年画、画节日情景图、剪纸、为长辈做十件事等“优秀传统文化在身边”的活动。同学们都能踊跃参加,较好地完成任务,一些优秀的作品也做了展示。其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通过写、画,还应该通过读、记、做来体现。那么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诵读经典诗文开始。有这样的一句话:“房子再小也要藏书,朋友之间的交情再浅也要送书。”下面,我想跟大家讲个故事:在每个犹太人的家庭,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孩子添书,这种仪式的用意告诉孩子:书是甜的。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据说在犹太每一个孩子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是带着书逃跑。如果孩子答不上来,他的妈妈会告诉他:“孩子,你将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任何人抢不走的,要你活着,智慧永远跟随着你。”是的,永远属于你自己的将是自己的头脑。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犹太人聪明是因为她们有一个智慧的大脑,是因为她们的母亲的启蒙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让孩子从小懂得生命的价值,学会保护自己。世界上哪个民族读书意识最强?是犹太人。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5本书,我们中国是多少?有人统计过,每人每年不到5本书,这还包括教科书。美国人讲,全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因为美国人的财富差不多占了世界财富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美国人的口袋呢,在犹太人的脑袋里。每一届诺贝尔获得者当中几乎都有犹太人。由于犹太人爱读书,非常重视知识,因此涌现了各类杰出人物。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同学们,我在这里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尤其是知道诵读经典的重要。因为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而且,它的意义和价值还是永久性的。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这样的书不读,读什么?经典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是直探人性本源的东西,从小背诵经典就好比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读后心情会更宽广,眼界会更深远。像我们今天推荐给大家的《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还有《论语》、《老子》、《孟子》等经典书籍都是教你如何做人,它提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法,让人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让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经典既有宇宙深层的道理,又有人生的理想,既有政治的智慧,又有历史的教训,还有审美的情趣。下面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像三字经里面有这样几句“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从小不好好学习,是不应当的,年轻时学习不努力,到老了有何作为?还有“头悬梁,锥刺股”,讲了晋代孙敬读书时为防止瞌睡,把头发吊在房梁上,战国人苏秦困倦时1用针锥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还有“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古人没有条件,抓萤火虫装入纱袋,冬天黑夜借院中的雪反光来读书。这对我们的学习提出了要求,树立了榜样。现在,有好些学生怕读书,不完成作业,甚至逃学、旷课,你们应多读读经典,学学古人是怎样学习的。像《弟子规》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用别人东西,当面向人请求,不事先告诉人家,就是偷东西了。“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借东西及时归还,别人借自己的东西,有的话就痛快的借给别人,不要小气。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经典里每字每句都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由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