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篇训练1光现象的识别与应用【精选例题1】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B.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C.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D.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精选例题2】小雨暑假在体育馆参加跳水活动,她站在水池上方的跳板上向清澈的池水中观察时发现,原本水平的池底看起来却呈“锅”形,正下方的水最深,四周的水逐渐变浅。这是什么原因呢?小雨通过光学作图分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图,A为小雨眼睛的位置,B为小雨正下方池底上的某一点,C.D是池底上B点周围的某两点,请用光学作图画出小雨看到池底B.C.D点的光路图,并画出她看到池底的大致形状。【精练强化1】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先变细再变粗。【精练强化2】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玻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训练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精选例题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a表示,O点为光心,F为焦点。图b中A′B′是物体AB经透镜所成的像。(1)请画出图b中两条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完成成像光路图;(2)在图b中,物距用u表示,即u=BO;像距用v表示,即v=OB′;焦距用f表示,即f=OF。请运用几何知识证明:+=。设经过光心光线,左段AO为a,右段OA′为b,根据几何知识可知:△OA′F′∽△AA′C;△ABO∽△A′B′O则OF'/AC=OA′/AA′AO/OA'=BO/B'O即:f/u=b/(a+b)a/b=u/v两式联立消去a、b即得1/u+1/v=1/f【精练强化1】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B放在主光轴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它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为A′B′,则(A)A.A′在B′的左端,B′端较粗B.A′在B′的右端,A′端较细C.A′在B′的右端,A′端较粗D.A′在B′的左端,B′端较细【精练强化2】如图,把一个凹透镜A放在一个凸透镜B的前10cm处,能使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能过这两个透镜后,会聚在P上一点S;已知光屏距凸透镜30cm,现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凹透镜拿走,将一点光源C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凸透镜30cm处,也能使C点的像成在光屏上的S点,则凹透镜的焦距是20cm,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训练3物态变化的识别和应用2【精选例题】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⑴冰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⑵在BC阶段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⑶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4.2×103J的热量(c冰=2.1×103J/kg3·℃,c水=4.2×103J/kg·℃);⑷图丙是另一位同学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老师认为他的C段数据有问题,老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依据是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应较慢。【精选例题】如图所示为家用冰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