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现存三大问题浅析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熊海帆发布时间:2010-12-07中国保险行业的高速成长举世瞩目,但仍然存在许多明显制约其未来发展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有些是引起其他问题的原因,有些是其他问题所引起的后果;有些相对表面化,有些相对深层次。因此,我们有必要找出其中更为根源性的部分并分析其成因与对策。就目前来讲,业内现有的以下三个问题十分突出,是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拉帮结派、任人唯亲以及竭泽而渔。一、三大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一)内部竞争中的拉帮结派当前的保险行业内,许多保险企业中上至高层领导,下至基层员工,常常结成一个个利益统一、进退同步的小集团,各自控制着不同的岗位、部门或势力范围,使表面上统一运作的企业实质上掌控在少数关键人物的手里。这其中,相对更容易结成小集团的是除精算、财务、计算机等偏向纯技术性工种以外的职位,例如营销、组训、文秘、后勤等部门。拉帮结派,首先必然导致特权的出现。小集团的成员在派系庇护下,超脱于企业管理制度之外,使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内部管理法不责众。第二,帮派的形成必然导致内耗。因为利益分割的各个小团体必定相互牵制、彼此掣肘乃至攻讦不断,使得企业的发展受阻于帮派的内斗。这样的局面,正是严重危及保险企业经营绩效的典型原因。第三,帮派的形成,对其成员自身来讲也未必有利无害。因为一旦加入其中,所有成员只能共进共退、“共荣共辱”,个人才能的发挥连同企业价值的实现,都可能被帮派小集体的私利所吞噬。(二)员工选聘中的任人唯亲众所周知,新兴的保险行业吸引了大批应聘求职者。可是,员工选聘中的任人唯亲现象随之而来。一种做法是保险企业的部分岗位被直接安排给相关负责人的亲属,另一种隐晦点的做法是将招聘测评的题目及答案透露给应聘的亲属,助其高分通过测评并就业。就具体的岗位分布而言,保险企业内往往是所谓“旱涝保收”的内勤岗位更易出现任人唯亲,例如普通文秘、营业厅工作人员和收展部门的职员等最受亲属们青睐,而存在业绩压力的营销人员等外勤岗位则反之。任人唯亲首先破坏的是公开、公平与公正,使得保险行业这片金融领域中的热土沦为腐败的温床之一。第二,任人唯亲导致保险企业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失去效力。第三,任人唯亲选聘出来的企业员工不免德低能差,往往造成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经营绩效的大幅下降。(三)市场拓展中的竭泽而渔市场拓展中的竭泽而渔,指的就是保险企业从事市场开拓活动中的一系列短视行为。第一,是市场上的客户资源被掠夺性开发,表现在:保险企业不遗余力地推广能迅速增加保费收入的投资分红类寿险和机动车辆保险,却忽视长远意义上拥有更大市场需求的保障性寿险与家财险、企财险以及责任险等产品;保险企业只重经营、不重宣教,只把短期内的业绩提升作为市场目标,而把对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的宣传教育抛诸脑后;保险企业只重售前、不重售后,只对展业环节投入更多精力,却不重视理赔环节的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第二,市场上的人力资源被掠夺性开发,集中体现在经营管理者对待人才往往“重用轻养”,偏好于上手就能用却不愿意提供新人培训以储备人才,“挖墙脚”和频繁“跳槽”成为保险行业的时髦关键词。市场拓展中的竭泽而渔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后果。第一,保险的损失补偿职能无法全面体现,因为在片面追求保费规模的指导思想下,市场份额中非保障性的险种所占比例明显过大。第二,保险的防灾防损职能无法体现。因为保险企业在风险防范方面所做的工作微乎其微,导致社会公众风险意识与保险意识的持续低下。第三,保险的促进投融资的职能也无法有效体现。因为醉心于短期的逐利目标,保险基金的投资绩效并不尽如意人。近几年,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的助涨助跌即为明证。第四,保险市场资源有面临枯竭的危险。一方面是社会公众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能真正提高,保险市场的潜在需求不能有效激发;另一方面,市场的人力资源增长缓慢,优质资源的形成更是难上加难。总体上看,我国保险行业的长期发展缺乏动力,可持续性没有良好的保证。二、引起三大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一般性原因1.关于拉帮结派保险企业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