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及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凡是卫生医务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的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3.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并进行传染病报告和做好疫情记录。4.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在6小时内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1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在2小时内进行报告。5.对在传染病报告中不按规定报告,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责任报告人和责任报告单位,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一、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管理组织,做到措施落实,任务到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二、坚持每月工作自查和半年、年终自查,结合平时随时检查。要有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问题要分清责任,谁出问题谁承担。三、对在工作中责任心强,认真负责,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尽到自身职责且成绩突出者,经单位检查核实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四、对在工作中不认真负责,没有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举行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职责,发生传染病迟报、漏报、瞒报、谎报和不认真书写门诊日志等失职行为者,经单位查处后给予一定的惩罚,构成犯罪的,由上级部门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2五、对在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中进行的检查奖励和惩罚应有记录。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1.每天24小时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2.每天要有专人到各科室收传染病报告卡。3.每天要指定专人进行传染病直报工作。4.双休日、节假日要有人值班,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5.随时检查电脑网络是否正常运行开通。36.每天的传染病直报后,要有记录,并登记在案。医院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4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暂挂医务科)。4、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日2次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6、院领导小组组织院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市防疫站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8、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传染病检查登记制度5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职务的检验人员发现甲类、乙类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部规定的时间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为此特制定传染病检验登记制度。1.科内成立传染病检验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2.常规化验室作好肠道门诊、性病检验结果登记。3.生化室做好甲肝、乙肝、结核病检验结果的登记。4.细菌室定期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一次性空针、消毒物品的登记与检测。5.各种传染病检验结果登记要认真填写,项目要求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漏项。6传染病消毒制度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更好地控制疫情,消毒是切断传染病途径的重要措施,为此特制定本制度。1.认真学习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2.门诊或急诊室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应立即就地隔离、消毒。3.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须经过消毒或净化后再排入下水道。4.工作人员进病房或门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