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知识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传染病2.记住传染病的基本特征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4.预防传染病的常用措施教学重点,难点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预防传染病的常用措施教具准备1.有关传染病的纪实及教育片光碟2.教案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学节数2节教学过程㈠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病原体的种类很多,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细菌,真菌,原虫和蠕虫。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它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甚至导致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传染病原体侵入人体,人体育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成为传染过程,简称传染。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特异病原体每个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病原体,如流行性感冒为流感病毒,伤寒为伤寒杆菌,肺结核为结核杆菌等。2.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从一个宿主传给另一宿主的特征为传染性,所有传染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蔓延的特征称为流行性。3.地方性和季节性有些传染病,由于传播媒介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或是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长局限于一定的地区发生,这种传染病成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等。4.免疫性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在一定时间内对同一病原体不再易感,这个特征称为免疫性;人体因此获得了免疫力。㈢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是指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入易感机体,形成新的传染病,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实现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条件,或称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者阻断它们之间的联系,流行过程就停止或不会发生。一﹚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或称宿主﹚。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严格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体内,离开宿主不能长期生存,种属难以延续,所以被病原体污染的水,土壤,食物等外界环境,不是传染源。1.受病原体感染的人包括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2.受感染的动物二﹚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需经过一定的方式或途径才能侵入易感者体内,这种途径称为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病原体存在于传染源的呼吸道,借着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喷出含有病原体的飞沫,若被周围的易感者吸入,即可感染。2.经水传播一是饮用水,一是与疫水接触。3.经食物传播4.接触传播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5.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如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6.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如肝炎,艾滋病等。7.经土壤传播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尸体可以污染土壤。土壤中的病原体可通过多种方式侵入易感机体。8.医源性传播医疗器械污染和药品生物制品污染9.垂直传染即母婴传播如乙肝三﹚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易感人群。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着传让病的发生和传播。如果易感人群多,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发病人数就多;反之,如果易感人群少,即使有传染源进入,传染病也不易发生或发病人数不多。㈣如何预防传染病1.管理传染源﹙1﹚对病人的管理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对病原体携带者的管理凡是传染病的接触者,均应在适当的时候做病原学检查,以发现病原携带者。对病原携带者同样需隔离治疗,并培养其卫生习惯,使其尽可能减少传播的机会。2.切断传播途径﹙1﹚一般性措施如注意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好污染物处理等。﹙2﹚消毒消毒就是清除或杀灭停留在外界的病原体,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之一。1﹚消毒的种类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2﹚消毒的方法Ⅰ物理消毒法利用物理因素作用于病原体,将它清除或杀灭。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简便,已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①机械消毒如刷,洗,拍,擦,过滤,通风等,可以清除病原体,但不能将其杀灭。口罩是过滤法之一,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效。②日光或紫外线照射③干热或焚化④煮沸⑤高压蒸汽⑥微波Ⅱ化...